-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二六火光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火光”所象征的对自由光明的追求这一深刻内涵。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具体感受本文诗化的语言风格。
说明:
这篇短小而精悍的散文写于1901年。作者柯罗连科经历坎坷,屡遭沙俄反动当局的打击迫害,曾被流放到荒僻的西伯利亚整整六年。但艰苦的流放生活并未能磨灭他的斗争意志,他的立场日益坚定,对社会生活的底层的观察更为深刻,从漆黑的现实中渐渐看到隐约的“火光”。本文有着诗一般的语言,适合进行朗读训练;而且通过反复的诵读,并结合相关的写作背景,可以引导学生沉浸在作者所描绘的“深秋夜航”的情境中,最终准确地理解作者以“火光”所寄寓的追求自由和向往光明的深刻含义。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对文中关键语句的品读,并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火光”暗含着作者追求自由和向往光明的思想。
2.难点:体会作者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来表现“火光在前,希望在前,只要努力就能到达理想彼岸”的深刻哲理。
说明:
作品语言优美,寓意深远。由于学生不谙写作的历史背景,他们较难悟出“深秋夜归人”对火光的渴求,因此,在教学中只有适时补充相关的时代背景,学生才能理解“火光”的象征义:即作者心中追求的自由和光明。作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不便直抒胸臆,只能借助象征的手法,来表达“火光在前,希望在前,只要努力就能到达理想彼岸”的深刻内涵。而这种追求和不懈努力是作者独立人格的体现,值得当代中学生深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自读批注,
初步感知
1.介绍作者。
2.关于柯罗连科
《火光》的小故事。
3.根据要求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①标出段落序号。
②利用工具书,读准每一个生字,读通每一个句子。
③积累(用横线画出)文中的相关词语。
1.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2.自由朗读,并自主圈点、批注。
言为心声,读这样蕴涵深刻哲理的散文,首先还是从写作背景人手,有了这个基点,再让学生读准、读通语句,为理解文章主旨和写法做好铺垫。
细读联悟,
理解主旨
1.组织学生概括课文大意。
(1)提问:作者在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思考:文中哪几个段写了这个小故事?
过渡:这是一个关于黑暗中的火光的故事。课文中还写了什么呢?
2.自读课文第9、10段,你读出了什么内容?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在自读的基础上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并且能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明确:文中第1~8段讲述了一个在深秋夜航中见到“火光”的故事。
2.在反复朗读第9、10段的过程中,理解此两段是作者由小故事而联想到对人生的思考,初步感知本文的主旨。
明确:人生宛若长河奔流,生活恰似黑夜行船,希望虽然邈远,但它的召唤永远给你力量,鼓舞你奋力前行。
对故事所寄寓的哲理必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此环节旨在就文章内容对由小故事而联想到对人生思考作初步的感知,为之后的深入理解作铺垫。
研读涵泳,
体会写法
1.提问:第9段中写到三处“火光”分别指的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
(适时引入相关时代背景和人物生平。)
2.你也有过令你心驰神往的“火光”吗?是什么?你认为你这一理想会轻而易举地实现吗?
3.过渡:是呀,作者也有许多心驰神往的理想、目标,可是,(出示语句):“可是生活之河却仍然在那阴森森的两岸之间流着,而火光也依旧非常遥远。”
思考:“阴森森的两岸”指什么?
出示语句,要求齐读。
4.总结:是呀,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不遭遇挫折,遇到了困难不要泄气,更要坚定信念,让我们记住:(出示语句):“然而,火光啊……毕竟……毕竟就在前头!……”
1.明确:第一处的“火光”是指那个深秋夜航之际所见的黑暗中的“火光”;第二、三处的“火光”就是指希望,就是理想,就是目标。特点见文章的第七段。
2.联系自己生活经历来谈,以期有所共鸣。
3.明确:指的是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要实现理想就:“必须加劲划浆……”
4.齐读,信念再坚定点。
“火光”是本文的题眼,是行文的线索,也是理解主旨的关键,所以设计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火光”的象征义,突破本课的难点。同时,适当的拓展,联系实际谈感受,促进了课内与课外相联系,为文本与现实生活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
熟读积累,
吸收内化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感想,围绕本文内容写一句话,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