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临症实用伤寒论(六) .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临症实用伤寒论(六)

第六章汗吐下后变症

一)亡津液

1)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58条)

2)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59条)

中心要义:说明亡津液之处理。

条内衍文:亡血是有病的,与阴阳自和之意义相反,成无己注本无此二字,疑是衍文,当删。

理法综释:汗吐下三法,皆推动津液之分泌,以排除病邪,尤其是大汗之后,必耗津液,往

往病去而津液暴竭,又大下后,亡津液,以小便不利,亦不是变症,勿药可愈,此医者所

当认识。

二)全身病(虚寒)变(六例)

1)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68条)

中心要义:汗后阳虚,阴液不足之症治。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芍药甘草炙各三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煎服法: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理法综释:伤寒汗后,邪从汗解,当不恶寒,今反恶寒者,由于阳气因汗而虚,不能温化阴

液,于是血冷而虚,无以抵抗外寒之故,以附子甘草,辛甘助阳气,芍药甘草,苦甘滋阴液,

使周身之血气温煦,自无恶寒之感矣。

二)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60条)

中心要义:内外阳气俱虚,不能化血,变为气血虚冷之症。

症状浅解:振寒,周身感觉怕冷,手足振颤,

病理综释:下伤理气,汗伤表气,表里之气俱虚,不能生化血液,以温煦周身之筋肉,于是

筋肉冷缩,出见振寒之症,脉微者,阳气虚,无力以鼓行血脉,则脉之搏动轻微,又血液不

足,无以充实脉管,脉体因而弦细,这样症脉,主要阳气虚,以阴液竭,视前条68条症

候,尤为严重,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倍加附子。

三)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条)

中心要义:气血虚,表体失养之症治。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大枣

十二枚擘生姜四两

煎服法:右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理法综释:此症原是表虚身痛,脉浮缓由于汗不如法,反伤气血,于是肌肤失养,更加疼痛,

脉变沉迟,用桂枝汤和补气血,加人参壮心气,生姜通心阳,芍药滋阴液,驰缓经络,使血

脉畅通,肌肤得养,诸症自解。

四)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目+闰)动振振欲僻地者,真

武汤主之。(82条)

中心要义:阳虚不化水,寒水泛溢之症治。

症症浅解:身(目+旬)动,是肌肉蠕蠕然跳动,振振瓣地,手足振颤,站立不稳,有欲跌扑堕

地之象。

真武汤方: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白术一两附子一个炮去皮,破八片。

煎服法: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理法综释:按汗后阳虚,表邪不解,其人仍发热,而且阳虚不能化水,内水泛滥,上凌心神,

神怯失职,以心悸,而头昏目眩,灵枢卫气篇云:上虚(指心神)则眩,是其理矣,身晌动,

振振欲捐辛地者,寒邪严重,肌肉频频收引之故,以附子大补全身之阳气,术苓健脾渗湿,生

姜湿胃散水,排除周身之寒邪与水质,独用芍药养阴液,以戢附子之雄烈,舒经脉,助其行

血利水,配合为方,可使阳气敷布于周身,驱寒化水,诸症俱解矣。

五)下之后,复发汗,昼夜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症,脉沉数,身无大热者,

干姜附子汤主之(61条J

中心要义:此言元气大伤,变阴阳离决之危症,

干姜附子方: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煎服法: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升,去滓()()。

理法综释:按下伤里气,汗伤表气,表(阳)里(阴)之气俱虚,阴阳不相维系,昼日阳气用事,

阳主动,不得阴气以维之,形成虚性兴奋,出现烦躁不得眠,夜间阴气用事,阴主静,此时

虚阳疲倦,寂而不动,神机过度抑制,故倦睡而见安静,仲景于一昼一夜,一动一静之病情,

辨出阳虚阴绝之病机,可谓精细,又曰,不呕不渴,显非少阳阳明之阳盛烦躁,脉沉而微,

表见阳虚之象,以干姜附夕汤纯用辛温雄烈之品,大补阳气,但无阴柔之药,以养阴维阳,

则阳亢而阴不守,恐有暴脱之殃,拟改用茯苓回逆汤(69条)以供研究。

六)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69条)

中心要义:申述元气大虚之烦躁症治。

茯苓四逆汤方:茯苓四两人参一两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

皮切八片。

煎服法: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理法综释:按发汗或下之,元气大伤,阳虚不能下交于阴,以神机妄动,出现烦乱不安之

文档评论(0)

昊天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自由职业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