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东坡看积极心理学.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苏东坡看积极心理学

苏东坡,一个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在我们看来,他的一生是布满荆棘,充溢者各种各样挫折的。然而他却是乐观潇洒地度过了他传奇的一生,并且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无论是在文学艺术上,还是他担任地方长官时做出的利民之举。在我看来,虽然苏轼生活的年代距离积极心理学这门新兴科学的诞生将近一千年,但是他毋庸置疑是积极心理学的实践者。他的积极情感,他的认知上的乐观与希望,他的积极人格特质,以及他积极的人格关系等等,无一不实现了当代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所以我们可以以苏东坡为例,系统地对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阐释。

首先,积极的情感。很显然苏轼拥有极高的主观幸福感。尽管他一生屡遭磨难,却对自己的人生总体上拥有很高的满意度。无论什么时间,无论被贬到何地,他总是能够充实的生活。他从未丧失过乐观、积极的人生信念。从遗传上讲,苏轼的父亲苏洵年轻时游遍名川圣水,培养了豁达乐观的性格,而苏轼之母程夫人信奉佛教,也是能够轻松做到知足常乐的信徒。所以说苏东坡的基因里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除了遗传,苏轼父母在他幼年时期对他的教育也对他日后的旷达潇洒的性格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的健康、成功、婚姻、金钱等方面,苏东坡也同样具有极大的优势。苏轼身体很健康,他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健康,又陶冶了性情、完善了心灵。他精通中医药学,同时他还是一位美食养生家。他通常会摸索出一些既能满足美食的养生方,又治病保健。说到成功,尽管他在政治上总是不得志,屡遭贬谪,甚至谪守的地方一次比一次远。但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功确是任何人都必须瞻仰的。作为一个全才,诗词歌赋无一不通、书法绘画无一不晓。在地方为官,他也是政绩斐然,深得民心。他与王弗的婚姻美满幸福,以至于在王弗去世后他将对亡妻的思念完全寄托在了诗词书画上,很多名作为此而诞生,最著名的莫过于那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关于流畅体验,他在吟诗作画的过程中无数次的经历过,在他作画的过程中,完全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意识与行为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苏东坡能够做到积极的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即便在他被遭到贬黜,到地方就任。在担任杭州太守期间,他疏浚西湖,筑成堤坝,即“苏堤”。

积极的认知。苏轼的乐观旷达令人赞叹不已。一直以来,他都拥有乐观归因风格。定风波中“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他对过去的解释他的解释是一个乐观主义者的表现。被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被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贬到谵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说起希望,就要谈到著名的“乌台诗案”。遭人诬陷的苏轼在乌台诗案中险些丧命,但他却从未丢掉希望。希望在实现个人目标时具有重大作用。苏轼身陷囹圄却仍坚信自己会摆脱困境,最终他的表现也感动了宋神宗,得以洗刷罪名,重获自由。

积极的人格特质。VIA体系中包涵的人类本性中的六大美德苏东

坡几乎完全具备,他在人格方面堪称完美。智慧,这个不必做过多的解释,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拥有的认知层面的优势显而易见。勇气,他认为王安石变法是错误的,于是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宁愿遭贬也不肯屈服,这点非常难能可贵。当然苏轼在面对王安石变法确实展现了自己保守的一面,但这里我们主要谈论他的优异的人格,就姑且不论变法的正确与否。仁慈,苏轼在接受他母亲教育的同时也接受了对佛教的信仰,因此他对人格外仁慈。正义,苏轼忠于国家、忠于百姓,具备应有的公民责任。节制,苏东坡年少时也曾年少轻狂,但很快他就懂得了谦虚谨慎的道理。超越,他的自我实现,他的巅峰体验。苏东坡还具有极强的复原力。他的一生尽管充满着亲人离去的悲痛和政治失意的苦闷,但他都能够从中恢复过来。

积极的关系。苏轼父母对他养育之恩他从未淡忘过,即便到了晚年,他也仍然时常回想起幼年父母对他的精心培育。作为一个佛教信徒,他更是深知感恩在一个人身上应该占据的分量。这让他获得了极大地社会支持。即便是作恶多端的高俅高太尉因为曾经受到苏东坡的恩惠,在日后飞黄腾达之际从未忘记苏轼对他的恩情。当苏门子弟贫不能存的时候,恰恰是高俅反过来救了他们的命,使苏轼子侄得以在南宋重振家风。他对谁都以诚相待,才使得政敌也为他的宽阔襟怀所感动。他的大度宽容也是让人敬佩不已。旧党曾经打压过苏轼,当宋神宗驾崩,新党在高太后的支持下掌握权力时,他却没有像其他新党成员那样打击报复,而是宽容地对待他们。

总而言之,苏轼的人生可以为当代积极心理学提供很多典型案

例,研究苏东坡尤其是他的心态为我们研究积极心理学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