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项城第三中高三上(1月)-语文试题+答案.pdfVIP

河南项城第三中高三上(1月)-语文试题+答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项城三高2023-2024学年度上期第三次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所有答案都写在答题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中国有众多名山胜水,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文明。山水不再仅仅指涉风景,而是具有“”“”

了更丰富的内涵。山水与天道、仁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中国山水文明包含着中国人对宇

宙、生命、历史、道德的深刻认知。

②山水体现着道的特性,由山水可观天道。水深大无极,润泽万物,入于无间;而高山

仰止,为万民所瞻。中国的山水文明展现了配对的思维方式,而非西方式的组合逻辑。山“”“

水融合了静止与流动、恒常与变化、透明与晦暗、密实和稀疏、整体与部分、阴阳、虚实、”

高低等两极的概念。

③山水赋德、山水比德、山水兴德也是中国山水文明的特质。《诗经》中有大量描述山

水的意象来传达道德教诲,通过展示山水的原貌来喻指人的德行。如《诗经鲁颂泮水》反复

提到思乐泮水,在泮水中采菜,在泮水边上饮酒,表达对德政的歌颂。“”

④山水文明关乎人的生活方式。居游于山水之间,人可以获得精神愉悦,可以获得更多

人生智慧;人与山水在生活的精神层面相遇,此相遇过程最终使山水展现为对生命和最好生

活方式的启示,使人在山水世界内部完成精神超越让生命无限敞开。

⑤山水可居可游,首先是对心性的陶染,追求精神愉悦和德行完满的乐游。孔子曾发出

“吾与点也的喟叹:在春之三月,与诸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孔子高度赞赏这种将日常山水化入精神世界的生活方式,在乐游山水中洞彻天道、开阔心志。

陶渊明同样在山水田园中获得了精神的超越,自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高三语文试题第1页(共12页)

⑥山水也具有宜居、宜学的性质。人在日常劳作之余,还能仰望天空、俯瞰大地,置身

于山水之间体悟宇宙天道未显明的东西。王维描绘的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渭川田家》)“”

等,都展现了诗意栖居的美好意象。山水亦是人学习的对象,老子曰道法自然,庄子言圣“”

人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⑦山水的滋养更容易使人形成和谐、内敛、温厚的心性,建立起稳定的精神秩序。山水

文明强调天人合一,更侧重从山水自然静观宇宙的自然秩序和人的自然本性,更关注人的精

神世界,力图调和社会与个人。

⑧自然山水能把人的精神视域重新打开,使人神游其间。在这个过度娱乐化的年代,山

水自然可作为人精神秩序的一种调适。现代商业生活已将释放贪欲合理化,人的欲望的全面

释放也改变了人的自然本性,甚至将反自然的快乐合法化,导致人过度追求不必要的乃至非

法欲望的满足。人们可以不时重返自然山水,通过山水的滋养、浸润,使自己复原如初,从

劳作的艰辛、各种物欲和人造的娱乐中解脱出来。在真实山水中不断陶染,人能恢复自然的

苦乐感,形成良好的习性。

(摘编自林志猛《中国山水文明与精神的超越性》)

材料二:

“”“”“”

①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出自《论语·雍也》,孔子用山和水的形象来比喻智者和仁

“”“”“”

者之所乐,间接地折射智者和仁者本身。仁跟智是孔子思想里的重要成分,仁是他思想

“”“”

的核心,智则是实现仁的前提,但是终究,孔子把二者和谐统一了起来,乐山乐水,从而

文档评论(0)

高三最新试卷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