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件(44张PPT).pptx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件(44张PPT).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同学们,当遇到重要的日子,我们经常会放烟花来庆祝。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你知道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吗?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中外交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怎样发明与传播的?当时的中外交流情况又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3课找出答案。答:火药;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知道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重点)2.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难点)3.了解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重点)学习目标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发明时间: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2)发展:辽、宋、西夏、金时期,刻书很盛行,雕版印刷术进一步发展。【唐】《金刚经》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1、雕版印刷术(59页第一段勾画标注)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接着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然后将纸揭起,就成为印品。

(3)雕版印刷术的不足(59页第一段勾画)材料一:在雕版印刷术发明出来以后,当时的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材料二:宋太祖时,由官府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再也派不上用场了。依据材料分析雕版印刷术有哪些不足?面对这种不足,宋朝时又有哪些改进呢?不足:雕版印刷刻版费工费时,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59页第二段勾画标注)(1)发明时间及发明者: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板毕昇

胶泥刻字烧制字模排字固版印刷拆版活字印刷制版步骤: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纸灰等,将烧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印完之后,再将松脂熔化,泥字拆开,然后又可以再次排版。(2)活字印刷制版步骤(59页第二段勾画标注)

①此后,能工巧匠们又发明了木活字。(3)活字印刷术的改进(59页第二段勾画标注)②元代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作了系统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转轮排字盘(示意模型)王祯道:“以人寻字则难,以字就人则易。以此转轮之法,不劳力而坐致,字数取讫,又可铺还韵内,两得便也。”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他用这种方法试印了一部六万多字的《旌德县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即印成100部。“今又有巧便之法:造板木作印盔,削竹片为行,雕板木为字,……”——(元)王祯《农书》③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以铜铸成的用于排版印刷的反文单字木活字

相关史事60页沈括,北宋杰出的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一书,书中记录了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并指出这种技术印书,“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沈括《梦溪笔谈》(4)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的优越性在哪里?(笔记)活字印刷术的优越性: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省工省时;节省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造纸术和印刷术,欧洲可能要长期地停留在手抄本的状况,书面文献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13世纪朝鲜、日本西亚东南亚欧洲印刷术的传播路线图朝鲜、日本东东南亚地区南活字印刷术西欧洲、波斯传播过程:影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传播路线:13世纪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经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影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降低了制书的成本,加快了图书普及和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4)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及影响(60页第一段勾画标注、笔记)

二指南针的应用1.指南针的发展(60页第二段勾画标注)(1)司南司南是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制成的指南工具。(2)罗盘北宋时期,人们把带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就制成了罗盘。(3)指南针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司南的形状像一把汤匙,放置在铜制的方形地盘中,地盘四周有24个方位。司南在光滑的盘中转动,当它停下来时,匙柄就指向南方。缺点:体积大,磁性小,转动不灵活,

文档评论(0)

云淡风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3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