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000-2011油菜角野螟化学防治技术规范.docxVIP

DB63T 1000-2011油菜角野螟化学防治技术规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80.20

B16

青海

省地

DB63

方标准

DB63/T1000—2011

油菜角野螟化学防治技术规范

2011-06-14发布

2011-07-01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63/T1000—2011

前言

本规范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张登峰、来有鹏、咸文荣、王信、董亮。

1

DB63/T1000—2011

油菜角野螟化学防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化学防治油菜角野螟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和防治方法等。

本规范适用于春油菜产区油菜角野螟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GB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油菜角野螟EvergestisextimalisScopoli

又名为茴香薄翅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共有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4角野螟主要识别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4.1角野螟主要识别特征

4.1.1成虫

触角丝状黄褐色。胸背和腹部黄白色。前翅淡黄色,外缘顶角至Cu1脉间有暗褐色斑,中室端有小暗斑;翅中部稍内在亚前缘、中室后缘及2A脉处各有1个小暗斑;外线黑褐点形,前缘至M2间外斜,M2之后内斜;缘毛灰褐色。后翅白色微黄,外缘淡黄褐色,亚缘脉纹上有褐色小点列;缘毛灰黄色,中段稍暗。

4.1.2卵

块产,卵块形状不规则。初产时淡黄色或米黄色,经一昼夜后变为桔黄色或杏黄色。孵化前幼虫头部黑色。

4.1.3幼虫

2

DB63/T1000—2011

老熟幼虫体黄绿色,背中线为一黄色纵带,背侧线与气门上线连成一较宽的灰褐色纵带,气门线为淡黄色,腹面为淡黄色。头部黑色,前胸背板上的黑色盾板被背中线一分为二,形成二个近方形的黑色斑块,中后胸及腹部第9节各有4个黑色毛片排成一排;腹部1节~8节背面各有6个黑色毛片,前4个大,后2个小,排成两排。尾节背面有两个黑斑。腹足趾钩二序缺环式。

4.1.4蛹

刚蛹化时黄褐略带绿色,后变为黄褐色,腹部腹面有微突,腹部末端黑褐色,端部有二个淡色的向后弯曲的细小臀棘。

4.2生物学特性

油菜角野螟越冬代成虫初见于6月上中旬,成虫产卵主要在油菜主茎上,7月初田间可见卵块。幼虫共5龄,幼虫孵化后即可在茎杆上蛀食为害,或蛀入皮层下为害表皮及皮层组织,或蛀入幼嫩角果内为害籽粒,在角果表皮上留下细小的蛀入孔;幼虫脱皮时,吐丝结成薄网并在其中完成。随着虫龄的增大,幼虫个体增长,食量增大,可不断的进行转角为害或转株为害,在油菜角果上造成一至多个孔洞,是油菜开花结角期和角果成熟期的重要害虫。油菜角野螟以幼虫越冬,幼虫老熟后在田间、地埂或田块周边的荒草滩地表0cm~10cm做土茧越冬。

5角野螟化学防治方法

5.1防治指标

油菜种植田间每平方米有幼虫12头或有2块~3块卵。

5.2防治适期

7月下旬~8月上旬,春油菜终花期至角果期,角野螟成虫产卵盛期和幼虫孵化始盛期。

5.3防治方法、次数及间隔期

喷雾法,喷施总药液量为450.000公斤/公顷(即每亩喷施30.00公斤),共喷2次~3次,施药间隔期7天。

5.4施药时的天气

无风,晴天,气温20℃~25℃。

5.5推荐施用药剂

使用药剂应符合GB4285、GB/T8321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本规范推荐的杀虫剂见附录A。

5.6防治效果

采用推荐药剂防治时,防治效果达80%~95%。

5.7注意事项

5.7.1严格控制施药次数、施药量和施药间隔期。严防人畜中毒及二次中毒事件发事。

5.7.2喷雾24小时内若降中到大雨时,应补喷农药。

3

DB63/T1000—2011

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推荐使用农药

A.1防治油菜角野螟推荐使用的杀虫剂见到表A.1

表A.1防治油菜角野螟推荐使用的杀虫剂

杀虫剂名称

推荐使用量

药液浓度

克(毫升)/亩

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

3000倍液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2000倍液

2.5%功夫菊酯乳油乳油

3000倍液

48%乐斯本乳油

800倍液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