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白居易》
江山总关情,品景悟人生
——《赤壁赋》《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涵咏咀嚼重点写景段落,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
2、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体会作者的人生思考,感受民族的审美传统。
【教学重点】
反复涵咏咀嚼重点写景段落,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
【教学难点】
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体会作者的人生思考,感受民族的审美传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理清了文章的结构,积累了重要的文言知识;今天,让我们再
次走进赤壁和泰山的美景,走进苏轼和姚鼐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知人论世
请结合导学案作者简介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游赤壁时的苏轼和登泰山时的姚鼐。
①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
宗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嘉祐二年(1057年),
进士及第。在主考官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
判官等职。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苏轼因反对新法被迫
离京,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二十八日,
他突然遭到逮捕,罪证便是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在文中流露的一些
牢骚之词,成为了遭受弹劾的把柄。新党污蔑他“衔怨怀怒”“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
幸得亲友及有识之士营救,下狱一百零三日后才免遭杀身之祸,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
就是“乌台诗案”。苏轼到黄州后,曾多次到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并写下诸多名作寄托情思。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
地,晚年因新党再次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
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②姚鼐(1732年—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
1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抱先生,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清代散文家。乾隆十五年(1750年)考中举人,
同年赶赴京师,以应会试,结果落第。乾隆十七年(1752年)、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
隆二十二年(1757年),姚鼐又三次应礼部试均落第。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居丧守制
期满之后,姚鼐再次应礼部试终于得中进士。授庶吉士,曾任、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
此间领略到士子们轻浮自傲、忽视民间疾苦的风气,因而颇感失落,心生隐退之意。乾隆
三十七年(1772年),姚鼐升任刑部郎中。在刑部的两年时间内,刑法严苛的社会现实,与
姚鼐实施仁政的政治理想发生直接的尖锐冲突,姚鼐再次心生隐退之意。乾隆三十八年
(1773年)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秋,《四库全书》修成后,
姚鼐以患病和需奉养双亲为由辞官,从此不入仕途。归里后,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
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嘉庆
二十年(1815年),逝世于钟山书院,享年八十五岁。
苏轼:年轻时名噪京城,后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京做官,却因一封《潮州谢表》中的牢
骚之词被人污蔑下狱,险遭杀身之祸。后被营救,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姚鼐:年少中举,又经五次会试得中进士,八年仕途生涯中因社会现实与其政治理想发生
冲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