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电信防骗知识培训.ppt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汇报人:XXX

2024-01-04

电信防骗知识培训

目录

CONTENTS

电信诈骗概述

识别电信诈骗

防范电信诈骗

应对电信诈骗

案例分析

01

电信诈骗概述

01

02

电信诈骗的定义

电信诈骗通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受害人的财物或个人信息。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利用虚假信息诱使受害人进行钱款转账或提供敏感信息的犯罪行为。

犯罪分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工作人员,以涉嫌违法犯罪等为由,威胁受害人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

冒充公检法人员

犯罪分子通过短信、电话或网络等方式,向受害人发送虚假的中奖信息,骗取受害人的钱财。

虚假中奖信息

犯罪分子冒充受害人的亲友或同事,请求受害人提供资金支持或帮助,骗取受害人的钱财。

冒充熟人诈骗

犯罪分子在网络上发布虚假的商品或服务信息,骗取受害人的购物款项,但受害人不会收到相应的商品或服务。

网络购物诈骗

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

受害人在被骗后,往往需要承担较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学生等特定群体来说更是如此。

财产损失

受害人在被骗后,不仅会面临经济损失,还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心理压力

犯罪分子在实施电信诈骗过程中,往往会要求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导致受害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增加。

信息泄露

电信诈骗的频繁发生会导致社会信任危机,破坏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信任危机

电信诈骗的危害

02

识别电信诈骗

提高防范意识

了解电信诈骗的危害

让员工充分认识到电信诈骗的严重性,提高对诈骗行为的警惕性。

掌握防骗技巧

培训员工如何识别和应对电信诈骗,提高防范意识。

定期更新防骗知识

随着诈骗手段的不断变化,定期更新防骗知识,使员工始终保持警惕。

冒充公检法

假冒熟人

虚假中奖

贷款诈骗

识别常见诈骗手段

01

02

03

04

冒充公安、法院等执法部门,以涉嫌犯罪等为由进行恐吓和诈骗。

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假冒员工熟人的名义,要求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

以中奖为由,要求支付一定的手续费或税费,进而骗取钱财。

以低息、无抵押等虚假宣传,诱导受害人签订合同并骗取保证金等费用。

警惕陌生电话和信息

不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

核实信息来源

保护个人信息

及时报警

不要轻易相信来自陌生人的电话和短信,特别是涉及到个人财产转账等敏感信息。

对于任何涉及个人财产的信息,一定要核实其来源的可靠性,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查询或与亲友沟通确认。

不要随意透露个人重要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

一旦发现被骗,应立即报警并保留相关证据,以便警方调查处理。

03

防范电信诈骗

在接到可疑电话或短信时,不要慌张,保持冷静,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学会识别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如冒充公检法、银行客服等,了解这些诈骗手段的特点和识别方法。

不要轻易相信来自陌生电话和短信的信息,特别是涉及到个人财产、身份等敏感信息的请求。

不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

不要随意将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密码等重要信息告知他人,也不要在不可靠的网络环境中输入个人信息。

定期清理个人信息,对于不再需要的个人信息要及时删除或销毁,以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或申请电信服务,避免因贪图便宜而选择不可靠的服务商,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保护个人信息

及时举报可疑信息

如果收到可疑信息或电话,要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如公安部门、电信运营商等。

在举报时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如电话号码、短信内容、对方口音等,以便相关部门更好地进行调查处理。

举报途径要正规可靠,不要轻信一些不法分子提供的举报途径,以免再次被骗。

04

应对电信诈骗

遇到疑似电信诈骗电话或信息时,不要慌张,保持冷静,避免被骗子诱导而陷入圈套。

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密码等敏感信息,以免造成财产损失。

不要轻易点击骗子提供的链接或下载不明附件,以免感染恶意软件或病毒。

冷静应对

一旦发现疑似电信诈骗行为,应立即拨打当地公安机关电话报警,并向电信运营商报告相关情况。

提供尽可能多的线索和证据给警方,以便他们能够及时展开调查和打击电信诈骗行为。

配合警方调查,积极提供相关证言和证据,以便尽快破案。

及时报警

在遇到疑似电信诈骗行为时,应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如电话号码、诈骗内容、时间等。

保留相关证据,如通话记录、短信、邮件等,以便后续报案和调查使用。

在报案后,将相关证据提交给警方,并妥善保管好证据原件,以便后续法律程序使用。

保留证据

05

案例分析

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以涉嫌违法犯罪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

冒充公检法人员

假冒熟人诈骗

虚假中奖诈骗

贷款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受害人的亲友,以急需用钱等理由,要求受害人转账。

犯罪分子以受害人中奖为由,要求受害人缴

文档评论(0)

hyj5907165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