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部编版10.古诗三首(马诗 石灰吟 竹石) 教案教学设计(含板书教学反思)六下语文(1).pdf

部编版10.古诗三首(马诗 石灰吟 竹石) 教案教学设计(含板书教学反思)六下语文(1).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马诗》《石灰吟》《竹石》

教学目标:

1.读准“燕、劲”等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3.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想象诗中描写的事物,体会

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所抒发的志向。

4.体会三首古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根据注释理解古诗内容。

3.想象诗中描写的事物,感受其被赋予的诗人的人格志向。

教学难点:

1.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想象诗中描写的事物,体会

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所咏事物背后所抒发的志向。

2.体会三首古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导入,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导语: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同学们还能背出来吗?(指名背

诵。)同学们背得真不错!这三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特点——与我国古代传统文化

习俗有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三首古诗又都表达了诗人的志向,听起来很有意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汤显祖》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思吧!那就让我们先来听一听,初步感受诗歌。(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

三首古诗。)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过渡:同学们,听了这三首古诗,你们是不是仿佛看到了奔驰的骏马、洁白

的石灰和那劲挺的竹子呢?接下来,同学们自己去读一读这三首古诗,想一想三

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二、初读古诗,检测预习

1.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①借助拼音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②借

助课本上的注释或工具书弄清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③想想这三首古诗中所写的

事物各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2)指名读三首古诗,教师相机指导。

◆着重正音:燕(yān)山金络(luò)脑千锤(chuí)万凿(záo)

烈(liè)火焚(fén)烧郑燮(xiè)坚劲(jìng)

◆着重辨形:“络”要注意右上的部分,和“攵”区分开;“凿”要注意下边

的里面是“”,和“羊”区分开。

2.同桌间互相读,互相正音、辨形。

3.齐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学生再读三首古诗,边读边交流,感受古诗中所描写的事物的特点。

预设:教师鼓励学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