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新时代男性形象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南旧事》新时代男性形象分析

摘要:多年来研究者们分析《城南旧事》的人物形象多以女性形象為主,较少对书中的男性形象作分析。其中最为突出的男性形象是思康、德先和英子父亲这类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男性形象在《城南旧事》中的出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受五四新运动下的男性知识分子群像,以及作者林海音对男性的认识。

关键词:林海音;城南旧事;男性;形象分析

一、引言

学者分析《城南旧事》多对其中的女性形象逐一进行分析,分析女性在特殊时代下的自我解放与自我囚禁,对各阶层妇女的选择和结局做了一系列的反思和探讨,揭示女性在不同时代中的生存命运。但爱情婚姻是男女双方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活动,在婚姻中男女双方正如鸟儿的双翼,两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而在《城南旧事》的相关研究中却很少关注其中的男性形象,并对男性形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城南旧事》中的男性形象能够帮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新旧转换时期的爱情婚姻问题,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林海音在小说中想表达的对当时女性命运的思考和叹息。

本文将从《城南旧事》中的五个短篇故事中截取三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男性知识分子形象,包括思康、德先和英子父亲,并逐个进行人物分析。

二、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形象

(一)思康

思康有明显的新时代新观念造就的性格,但他骨子里的儒家思想也不容忽视。他是一个受新旧两种观念冲击的知识分子,但因其受新思想影响较大,本文仍把他归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形象。

思康是一个追求理想的贫苦大学生。他从贫穷落后的惠安来到北京,生活特别贫困、艰苦。小说描写道思康是“一卷铺盖,一口皮箱,搬进了这小屋里。他身穿一件灰大褂,大襟上别着一支笔”;他的随行行李只有那一床“又薄又旧的棉被”;甚至他住的也不是普通大学生的房间而是异常偏僻连送开水都会被遗漏的“堆煤的两间小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而思康却敢孤身一人来到千里之外的北京求学,他追寻的是救国救民的方法,支撑着他的是满腔热血。

文中不难看出思康深受新思想的影响。他并不在意门户观念,也没有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方式,而是选择了与秀贞自由恋爱。中国因长期受到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传统的恋爱观念是比较保守、内敛而含蓄的,发乎情,止乎礼;但是思康的恋爱观是自由开放的。当他对秀贞表达爱意时,他的话语真诚又直接:“他拉起了我的手,……说:‘跟了我吧!”;他的行动坦白又热切“他的脸滚烫,贴着我的脸,他说了好多话,酒气喷着我,我也闻醉了”;这种行为在现在或许并不罕见,但是放置于当时却是一种敢于表达自己感情的新思想、追求自由恋爱观的体现。

秀贞和思康虽是有情人,但当时的社会环境却让他们无法终成眷属。思康以“孝子”自评,就说明传统忠孝观念在思康心中根深蒂固;他自知自己无法放弃他的理想、无法离开他的母亲、无法推卸肩上的责任。他是爱秀贞的,但是这爱与他心中的理想和责任根本无法相提并论,于是思康离开了,就再也没回来。

世人对爱情中的男女双方是不公平的,因为古代礼法制度总是偏袒男性一方,女性在爱情中毫无优势。儒家礼法从小教育女性要三从四德、恪守妇道,却允许男性拥有三妻四妾、六院三宫。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社会无法宽恕本该是受害者的秀贞,人们认为她未婚先孕是不守妇道,因为她的行为与当时社会的道德观不符,所以即使后来落得疯疯癫癫的下场也是自讨苦吃;甚至后来的六年里都遭人口舌,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不仅邻居街坊笑话她,就连她的父母亲也嫌弃她。却无人谴责思康的一走了之,思康也从此杳无音讯。在古代,女性在爱情中受到的痛苦和折磨往往是高于同时期男性的。人们可以对犯错的男性闭口不谈,却对女性嗤之以鼻。思康这一形象是二十世纪初中国新知识分子受到五四新观念和旧封建思想双面夹击的矛盾体的形象,是当时大多数男性知识分子的价值观的写照:新观念让他敢做敢爱,封建伦常中的孝道却又让他逃避责任;他在学堂中学到男女平等的观念,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彻底抛弃男权主义思想。

(二)德先

德先自由地勇敢地追求理想与爱情,丝毫没有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是作者心中的真正的新知识分子形象。

德先不仅博学、善谈,而且还是一位立场坚定的革命份子。德先在北京大学读书,年龄与英子的叔叔相仿,而英子父亲又常年难得见到留学在外的弟弟,因此英子父亲把德先“当作弟弟一样”。他对革命的坚定表现在,当政府枪毙一大批闹改革的革命党和学生时,身为革命党的德先虽然跑到了英子家“避风头”,但是从来没有产生放弃革命的念想,革命立场坚定,一如既往怀着满腔热血想要以自己的力量救国救民,就连英子父亲都直夸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新青年”。

此外,德先的爱情观也十分令人赞叹。兰姨娘是施家的姨太太,因为忍受不住施家传统观念的沉重枷锁而自己离开施家。这样的一位出走的姨太太遭到有权有势的夫家满大街的通告打压;在社会上也是遭人嫌弃和唾骂,认为她是“刮男人的钱,毁男人的家的坏东西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