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眩晕的中医护理查房
目录
CONTENTS
眩晕概述
中医对眩晕的认识
眩晕的护理评估
眩晕的中医护理措施
眩晕的预防与保健
眩晕概述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移动或晃动,常伴有平衡感和空间定位能力的异常。
定义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眩晕可分为前庭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两大类。前庭性眩晕又可分为耳源性、脑源性、血管源性等类型,非前庭性眩晕则包括全身性疾病、药物不良反应等引起的眩晕。
分类
眩晕的病因复杂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内耳疾病、脑部疾病、颈椎病、高血压、低血压等。此外,长期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也是眩晕的常见诱因。
病因
眩晕的病理机制主要与前庭系统功能障碍有关。前庭系统是人体平衡和空间定位的关键器官,当其受到损伤或发生病变时,会导致信号传递异常,引发眩晕。同时,脑部病变、血液循环障碍等也会影响前庭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眩晕。
病理机制
临床表现
眩晕的症状包括自身或周围环境旋转、移动、晃动等感觉,可伴有恶心、呕吐、出汗、心悸等症状。眩晕的持续时间可从数秒钟到数天不等,严重程度也不一。患者常常感到恐惧和焦虑,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诊断
诊断眩晕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医生会了解患者的眩晕症状、伴随症状、发病诱因等,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和耳鼻喉科检查,并根据需要安排头颅影像学检查、听力测试等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和病因。
中医对眩晕的认识
风痰上扰型
肝阳上亢型
气血亏虚型
肾精不足型
01
02
03
04
眩晕伴恶心呕吐、胸闷、苔白腻、脉弦滑。
眩晕伴头痛、口苦、苔黄、脉弦数。
眩晕伴心悸、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眩晕伴耳鸣、腰膝酸软、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
通过针刺相关穴位,调节气血,缓解眩晕症状。
针灸治疗
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中药治疗
通过推拿按摩相关穴位,舒缓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
推拿按摩
根据证型选择合适的食物进行调理,如风痰上扰型宜食祛风化痰的食物,肝阳上亢型宜食平肝潜阳的食物等。
饮食调理
眩晕的护理评估
观察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如头晕、恶心、呕吐等,以及面色、脉象等体征,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
问诊法
通过询问患者病史、症状、生活习惯等信息,了解患者眩晕的原因和诱因。
体检法
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血压、体温、脉搏等生理指标,以及头颈、四肢等部位的触诊和叩诊。
辅助检查
根据需要,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脑电图等,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眩晕的原因和程度。
评估患者眩晕的严重程度,包括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眩晕程度
了解患者眩晕的病因,如颈椎病、高血压、脑供血不足等。
病因
了解患者的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习惯,评估其对眩晕的影响。
生活习惯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情况,以及其对眩晕的影响。
心理状态
通过观察、问诊、体检和辅助检查等方法收集患者相关信息。
收集信息
分析信息
制定护理计划
实施护理计划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眩晕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包括饮食调理、运动指导、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措施。
按照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患者情况并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眩晕的中医护理措施
01
02
04
03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给予相应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避免受风寒。
中药治疗过程中,需观察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药外敷或熏洗时,需注意药液温度和外敷时间,避免烫伤皮肤。
01
02
03
04
针灸治疗前,需告知医生目前的病情和用药情况。
针灸治疗过程中,需观察病情变化和针刺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
针灸治疗后,需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寒。
针灸治疗后,需保持针刺部位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眩晕的预防与保健
A
B
C
D
谢谢
THANK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