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高三5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联考语文试题(全国乙卷).pdfVIP

2023学年高三5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联考语文试题(全国乙卷).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5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联

考语文试题(全国乙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学有几个主要范畴,如比兴、情景、意象、意境等。它们相互交织,相互支

撑,是一以贯之的系统。从比兴范畴出发,或可将几个范畴贯穿起来。

“”

所谓比,是类比、比附之意,一物与另一物基于功能、形貌的相似而相互对应。

“”

所谓兴,是起兴、感应之意,物与人互相触动,相互作用,引起主体的情感有所反应

即是兴。比是内在情意先涌现出来,后寻找外在物象以表达,带有更多的理性安排,可

以形成重复的修辞技巧;兴是外在物象引发情意,只能先言他物以起所咏之物,至于物

象与情意的关系却是无意识的、隐微的,难以把握。

比兴虽是不同手法,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系统。比是相互对应,兴是相互感应,

对应的事物相互感应,感应的事物相互对应。比中有兴,有所感兴,才能形成比拟,这

就是把爱情中的男女比作蝴蝶、鸳鸯的原因;兴中有比,可以类比之物,才能感兴,所

以《关雎》中的水鸟对鸣感发男女思慕之情。某种情感总被比作某时,看到某物,就会

引起某种情感;看到某物,总引起某种情感时,自然也将某种情感比作某物。于是风花

雪月是比,也是兴。作为情感的比附物,是比;作为情感的诱发物,是兴。汉人董仲舒

提出的天人感应就是对比兴的最好诠释,事物与人世之间是互相连通、层层对应的。“”

情景论作为传统诗学的重要范畴,所要揭示的正是主客物我的关系。首先,情感是

在某种场景中产生的,而人在任何场景中总伴随某种情感状态,或情以景兴,或情融景

中,情是景之情,景是情之景,不存在与场景无关的情,也不存在无法引起情感的景。

王夫之曾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

中情。比兴与情景的融合还表现在情与景的固定组合中。边塞诗的场景描写与怀乡情”

感相互映衬,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闺怨诗中伤春惜春的场景描写与女性的思夫

之情搭配,如王昌龄《闺怨》。送别诗将送别的场景与依依惜别的情感融合一体,如王

维《送元二使安西》。咏史诗中文物遗迹或历史场景与当下的古今之感互相感发,如杜

牧《赤壁》。不同诗中,具体的景或情或有些许差异,但基本的情景组合或母题模式却

是稳定的,在同样的情景里,便有同样的情感;而同样的情感总是产生于同样的场景中。

什么是意象?简而言之,即情意中的物象。以杜甫《登高》为例,诗中出现了急风

高天、清渚、白沙、飞鸟、落木,长江,霜鬓、酒杯等物象。这些物象不仅是对外在风

试卷第1页,共11页

景的描述,也是内在情意的表现,与艰难苦恨、潦倒、悲秋、多病的情感融合。诗人选

取某些物象,并从某个角度截取物象的某个方面,乃是由情感决定并由情感浸染过的,

于是风是急风,天是高天。因而所谓意象,也即内在情意与外在事物的交融。除直接抒

情外,情感与物象凝结在一起,依附于物象呈现出来。

问题在于,情感如何凝结在意象之中?以月亮为例,月亮与怀远总是联系在一起。

因而意与象相遇的方式或者意象形成的方式便有两种:一是兴,即由感兴方式形成的意

象;二是比,即由比附方式形成的意象。在前者,物象是情感的诱发物,是为兴象;在

后者,物象是情感的比附物,即为比象。比兴系统也是情感反应和表现系统,在这个系

统中,意象是比兴依附的物象,是不同意象组成的风格统一的情境。

在一首诗中,诗人有感而发,情景既是情感统一的脉络,也是情感产生的背景;意

象既是点缀其中的诗眼,也是组成情景的物象。而比兴是将两者融合的方式,也正是意

象的存在,诗歌才能反复品味。

(节选自卫垒垒《比兴:一以贯之的传统诗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学的范畴是一以贯之的系统,比兴是基础,可贯穿情景、意象、意境等范畴。

B.比是先有内在情感再有物象,兴是先有物象再生发情感,前者更理性,后者更隐晦。

C.边塞诗多含怀乡之情,闺怨诗大多伤春惜春,类似的基本情景组合或母题模式稳定。

D.意象是内在情感的外在表现,非直抒胸臆的情感与意象相结合,依附子物象来呈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结构是并列式,论述了比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