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件 5-2 管晏列传.ppt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件 5-2 管晏列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管晏列传司马迁教学目的与要求1.正确把握文章的思想意义。2.把握司马迁人物传记虚实结合的性质和特点。3.学习《史记》通俗、简洁精炼、富于感情的语言艺术。《史记》简介《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司马迁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通史。记载了中国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起始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由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组成。本纪——除《项羽本纪》,为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绩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与现状世家——主要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则是叙述国外和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前87年),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人。司马迁从小受父亲司马谈的影响,诵读古文经书。二十岁开始远游大江南北,访问了许多遗老,考察了历史遗迹,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的遗事、轶闻以及地方风俗和经济生活。司马谈逝世后第三年,即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继父职做了太史令,这是他写作《史记》的起点和重要条件。他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准备创作《史记》。公元104年(太初元年),他四十二岁,正式开始了这一工作。后因李陵事件触怒了武帝,被处以宫刑。但他忍辱含垢,坚持写作,直至遇赦,改做中书令,在公元前91年(太始四年)五十多岁时终于完成《史记》这一部巨著。?作品背景? 《管晏列传》寄托了司马迁强烈的人生感慨。“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这是对古人的仰慕,更是对黑暗世道的控诉!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身边有晏子、鲍叔那样的知音!清代的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有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二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有知越石夫之晏子知之,亦可援法代赎。多鲍叔之知人,与执鞭所欣慕,皆情见乎辞矣。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此话可作为阅读本文的参考。古千交挚相桓公一匡天下交叔牙万古高风作品简析《管晏列传》是春秋中后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和晏婴的合传。文章抓住人物特点,并选取典型细节和事例加以生动描述,来表现齐国这两位国相的贤能才干。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春秋前期齐相,著名政治家,曾佐齐桓公成就霸业,桓公尊称他为“仲父”,死后谥号曰“敬”,所以又称管敬仲。“仲”,字。“仲”是排行,他是以排行为字。晏婴(公元前578年-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今山东莱州)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晏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君。结构层次三部分管仲传记晏婴传记太史公赞论管仲传记作者主要围绕管仲的特点、鲍叔牙的进贤让贤及鲍叔牙对管仲的知遇之恩、管仲的功业及对齐国的贡献等几个方面来写。作者在写管仲时,主要侧重于鲍叔牙能知人、进贤、让贤,其用意就是要说明,如果没有鲍叔牙的进荐,就没有管仲的成功。为证明这一点,作者有意运用管仲的“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句话,高度赞扬了鲍叔牙知人善荐的品格。晏婴传记写晏婴,作者主要围绕晏婴的经历与特点、晏婴识拔人才的两则轶事来写。作者有意选择晏婴赎越石父和举荐车夫两个故事,证明晏婴能善待人才,这在等级森严的时代背景下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太史公赞论“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这是对古人的仰慕,更是对黑暗世道的控诉!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身边有晏子、鲍叔牙那样的知音!艺术特色一、高超的叙事技巧(以小见大,发微知著)按常理在写管仲和晏婴的治国政绩时,应涉及管仲如何辅佐齐桓公、晏婴如何辅佐齐景公以实现富国强兵、称霸诸侯的过程。但本文并未按正常思维展开,而是围绕“知贤善荐”的主题选材,只选取三件“逸事”表现人物,对于管、晏两人的惊天伟业,则只以轻描淡写之笔出之,有如神龙,露一鳞一爪,而全神皆见。

文档评论(0)

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014505000006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