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2年中考古诗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鉴赏炼字
知识点讲解
1.提问方式:
⑴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⑵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⑶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⑷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⑸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⑹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⑺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⑻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⑼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2.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数词、虚词。
3.答题步骤:
⑴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⑵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⑶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专项演练
中考古诗鉴赏题目-----赏析炼字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
【答案】“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
【解析】“乾坤日夜浮”的意思是洞庭湖的湖面开阔,整个天地就好像日日夜夜都在湖面上漂浮一样。“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将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的气势表现了出来,突出了洞庭湖波澜壮阔、气势雄伟的特点。
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词的能力。炼词,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答题时不能把该词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①解释该词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以下小题。
中秋夜南楼寄友人
李群玉①
海月出银浪,湖光射高楼。
朗吟②无渌酒②,贱价买清秋。
气冷鱼龙寂,轮高星汉幽。
他乡此夜客,对景饯多愁。
【注】①李群玉:字文山,唐代澧洲(今湖南澧县)人,极有诗才。②朗吟:高声吟诵。
③录酒:美酒。
(1)该诗尾联中的“饯”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饯”原指设酒食为人送行,这里引申为“送行”。诗人独在异乡,在中秋佳节面对皎洁的月光,面对凄清冷幽的深秋之景,只能用高声吟诵诗篇的方式送走心中的忧愁。一方面表现诗人独处他乡的孤独,另一方面表达诗人的豁达之意。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解答此题,首先解释“饯”的本义为“饯行”,其次解释它在句子中的意思,这里理解为“为......送行”,然后回归原诗“他乡此夜客,对景饯多愁”,这里写的是诗人身处异乡,面对凄清的夜景,在中秋节饮酒,为孤独悲伤的情绪送行。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悲凉和豁达的心胸。
???????????????
3、古诗鉴赏
游雁宕山次韵
明·杨旦①
鬼斧何年凿地灵,四围山色染衣青。乍登绝讞心犹怯,刚脱尘踪眼倍醒。
花卉一屏初灼灼,风尘双鬓未星星。兹游足慰平生愿,醉倚禅床月满庭。
【注释】①杨旦:字晋叔,号偶庵,此诗写于被贬温州府时期。
(1)首联总写了雁荡山的整体风貌,其中“染”字别具风韵,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染”的妙处。
【答案】四周的山色将作者的衣服都“染”青了,化静为动,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人与山色融为一体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考点02 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九年级数学上学期高频考点专题突破(人教版)(原卷版).docx
- 考点02 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考点九年级数学上册高频考点专题突破(苏科版)(原卷版).docx
- 考点02 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考点九年级数学上册高频考点专题突破(苏科版)(含答案析).docx
- 考点02 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原卷版)(考点九年级数学下册高频考点专题突破(北师大版)).docx
- 考点0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位似变换(原卷版)(考点九年级数学下册高频考点专题突破(苏科版)).docx
- 考点0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位似变换(含答案析)(考点九年级数学下册高频考点专题突破(苏科版)).docx
- 考点0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基本模型-九年级数学下册高频考点专题突破(人教版)(原卷版).docx
- 考点0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八年级《新题速递·历史》(原卷版).docx
- 考点02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八年级《新题速递·历史》(原卷版).docx
- 考点02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八年级《新题速递·历史》(含答案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