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三版)》 教学参考-讲故事的人-莫言.docx

《大学语文(第三版)》 教学参考-讲故事的人-莫言.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讲故事的人》(节选)教学参考

【教学要求】

1、了解演讲辞这一文体的特征和应用范围;了解莫言此次演讲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2、深入学习莫言演讲辞中的重点段落,揣摩并领会其蕴藏的内在涵义和情感。(重点)

3、学习莫言小说写作方法;学习和领悟莫言演讲辞中所传达出来的文学创作观念:①学习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②领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展开符合生活本质特征的超现实想象(难点)

【教学建议】

采用比较法,在介绍演讲辞的基本特点之后,将莫

言的演讲辞与其他演讲辞名篇进行比较,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莫言此篇演讲辞的特点。

2、采用细读法和问题法,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深入

理解莫言演讲辞中的几个小故事的内在含义和情感意蕴;特别注意结合莫言的故乡——高密和其个人生活经历来对学生进行讲解。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找出莫言演讲辞中介绍的小说

创作方法,并结合学生平时的文学创作实践,谈谈个人的感受。

【课文解读】

一、作者简介

莫言(1955年-),本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1981年开始发表小说,处女作为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1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文艺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客座教授。2011年8月长篇小说《蛙》获得第8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的特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主要作品有:《透明的红萝卜》《酒国》《檀香刑》《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等。他的《红高粱》《姑奶奶披红绸》《师傅愈来愈幽默》《白棉花》《白狗秋千架》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与电视剧。

莫言出生在山东高密,他的文学创作离不开其生长的土壤——高密。高密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齐文化更多地保存了远古神话的幻想色彩。这里就是齐文化得以滋长的土壤,必然会受到放达、洒脱和宽容的齐文化的熏陶,使高密民间形成了具有地域色彩的世俗民间文化。”[footnoteRef:0]因此,在他的笔下,高密特有的民俗、语言、戏曲——茂腔,都成为作品不可分割的部分。他的童年时期恰好是中国的三年饥荒时期,莫言曾经回忆道:“我们村里一天之内饿死了18人。”他五年级的时候,因为文化大革命而辍学,从此在农村劳动长达十年时间。种高粱、种棉花、放牛,这些成为他的日常生活,这让他与能正常上学的孩子的生活迥然不同。“每当我从教室窗外经过时,心里就浮起一种难言的滋味,我感到自卑,感到比在那些在教室里瞎胡闹的孩子矮了半截。”[footnoteRef:1]幼年时期生活的艰辛和少年时期的失学,让饥饿和孤独成为莫言文学创作中的两个核心要素。

虽然少年失学,但是莫言热爱读书。儿时就看了不少闲书,如《封神演义》《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书籍。在文革期间,没有书看的时候,他就整日翻看《新华字典》。1976年,莫言参军,先后担任过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等职。在担任图书管理员的四年时间里,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书籍,这为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演讲辞

演讲辞(演讲词):俗称演说辞、演讲稿、讲话稿,旨在表达感情,发表建议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通过它,讲话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主张、观点、见解以及思想感情传达给与会者,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作用和影响。演说辞是一种应用性的文体。贺辞、悼辞、宣传鼓动辞、报告辞等,都可属于此列。在内容上,应根据有关集会或活动的具体要求而定,力求中心明确,言之有物;在表达上,偏重议论、说明,也不排斥必要的记述、抒情,力求条理清晰,要言不烦。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感染力的特点。

1.针对性:要考虑演说的具体场合、听众的年龄、文化程度,听众需要了解或解决些什么问题,以及演说者所处的地位、身份等,力戒泛泛而谈、无的放矢。

2.启发性:明确演讲的对象和目的,通过充实的内容,晓之以理,让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演说辞要阐明的意见和观点。必要的设问、反诘,深入浅出的譬喻、引用,这些都是增强演说辞启发性常用的方法。

3.感染力:由于演说辞是说给人听的,因此,语言明白晓畅、自然朴素是产生感染力的先决条件。

三、关于课文

1、导入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凌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身着胸前绣着“莫言”两字红色篆刻图案的深色中山装,面对着200多名中外听众,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演讲结束后,听众集体起立鼓掌长达一分钟。外媒评价其讲演简简单单,却透彻心扉。

2、初读课文,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追忆母亲

用自己与母亲的几个故事来表达莫言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第二部分:学习经历

讲述过去的苦难生活和创作灵感来源。

第三部分:介绍自己的作品(节选中省略部分作品介绍)

阐述

文档评论(0)

xiaob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