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征文一篇与家风家教征文七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风征文一篇与家风家教征文七篇

家风征文一篇与家风家教征文七篇

家风征文一篇

【篇一】

我从小在油田长大。祖辈、父辈都是祖国石油战线上的普通一员,从我记事时起,周围萦绕着便是“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豪言壮语,是“锦绣河山美如画、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激荡旋律,是油井打在花园里的如诗如画。这样特殊的成长环境,也让我体验了石油人特有的家风。

外公是五十年代石油学院地质专业科班毕业生,可以算得上是新中国第一代石油人。冰天雪地的黑土大庆、黄海之滨的油城东营都留下过他为了祖国石油事业战天斗地的足迹。1975年,江苏油田会战伊始,外公作为会战指挥部的一员,又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在苏北大地上为国找油的征程,通过手拿肩扛,为建成中国南方最大的陆地油田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老一辈创业的艰辛不是我在这里、轻触鼠标键盘就可以用文字描述的。依稀记得小时候在外公办公室里,挂着一副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埋头苦干。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早在1944年,还身在陕北的毛主席为当时的延长石油厂工人陈振夏的题词,正是这四个字激励了包括外公在内的几代石油人。在老一辈的石油人里,流传着一种“三老四严”精神,那是大庆油田会战时形成的一种实践作风,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这种精神放在当下显得是多么的可贵,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三严三实”又是多么的异曲同工。而外公也将这种精神作为一种家风传承给了我们。严谨务实、严格要求、严于律己,是他对晚辈最大的要求。

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儿时的我很多时间都是在外公家度过的,“做不到的就不要说,说到的必须做到”、“不要总想着占便宜”是我印象里教育我们最多的话。我很庆幸从小生长在这样一种氛围里,虽然有些事情或许懵懂,但耳濡目染所带给我的收获却是难以估量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那个汽车还是个稀罕物件儿的年代,外公已经配属了自己的工作用车,一辆红色的普桑——或许堪比现在的宝马大奔了。那时每个周末,我都要坐一个小时的公交回去看外公,可无论晚餐吃的多晚,我必然都得跟随父母再继续等待末班的回程公交,继续一个小时的颠簸。那辆红色的普桑直到外公退休我都没有“荣幸”去体验过哪怕一次,因为在外公眼里,那辆车的用途只有两个字——上井。同样还是在儿时,暑假酷热难耐,外婆带着我们几个小辈光着屁股躺在凉匾里,轻摇蒲扇为我们驱赶蚊虫。我们也曾窃窃私语,“听说爷爷办公室不是有那种可以出冷气的东西吗?”然而却始终没有人敢提出这种“非分”的请求……

身为“油三代”的我,没有继承祖辈的石油事业,成为了一名国家公职人员,而石油人的家风却始终在影响着我、激励着我。严谨务实,是对待每一名服务对象的基本态度;严格要求,是对待每一项工作的基本标准;严于律己,是对待每一份期待的基本回馈。“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风关乎着国风,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可宝贵的不动产,让我们共同传承良好的家风,让我们共同珍惜这最可宝贵的财富!

家风家教征文七篇

家风家教征文七篇

【篇一】

“蹲墙根”是小弟的网名,在一次全家聚会的餐桌上我们得知这个名字,全家人哄堂大笑。我笑着问弟弟:“蹲墙根?你在等谁呀?”弟弟瞟了一眼弟妹,风趣地说:“在等红杏出墙。”弟妹呸了一声说:“出墙的红杏也是烂杏!”全家人笑得很开心,可是我知道,在这笑声中饱涵了弟弟多少的酸辛啊!难得全家团聚在一起,患脑血栓的父亲诧异地问什么网名呀?蹲墙根呀?我的女儿说:“姥爷,你不懂啊,那是网上的事情。”七十岁的父亲疑惑了。饭后,我对父亲说:“我的老爸,你是最懂得‘蹲墙根’含义的,因为你是个退休的老警察,四十年的警龄里你不是一直在‘蹲墙根’吗?弟弟现在继承你的事业,每天早出晚归的‘蹲坑’、‘遛线’、追逃、缉捕,在十几年的警察生涯中不知道蹲了多少的‘墙根’,这就是他为什么把自己的网名叫‘蹲墙根’了。”说到这里,年迈的父亲眼睛湿润了,是啊,两代人的警察生活,经历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耐人寻味啊……

“蹲墙根”二十三岁穿上警装,寒来暑往,已经蹲了二十多年的“墙根”了,如今已经进入了不惑之年的他,始终还是辛勤地工作在公安的前线,默默无闻地为了保护一方平安而无怨无悔地工作着。每当万家灯火映照夜空,忙碌了一天的男女老少幸福地围在自家的餐桌前,尽情地享受美味佳肴的时候,我们的“蹲墙根”此时此刻正为了一个棘手的案件,还和他的同事们废寝忘食地在异乡的路上为了追捕逃犯而奔波着。在破获全国特大杀人抢劫银行的“一一·一五案件”中,是这些可敬的“蹲墙根”们夜以继日地奋战了六十个昼夜:在严寒的季节,熬陷了双眼,通宵达旦地“蹲墙根”。作为警察世家的我们,看到电视屏幕上人民银行国库的血泊中横躺着五具“保安”尸体,年迈的双亲、妻子儿女为这些在

文档评论(0)

153****77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