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平和质:
为正常健康体质,只需注重生活中的饮食习惯、健康运动、作息规律、心情舒畅。
二、阳虚质:
1.阳虚易患部位:
心、胃、脾、肺、肾、经脉
2.常见症状:
畏寒肢冷,手脚、胃脘、腰背、头、身体易感凉,易感冒,饮冷后拉肚子等。
3.心阳虚:
心悸怔忡、胸闷、心痛及阳虚常见症状。
适合药物:
穴位敷贴:薤白、桂枝、生姜汁
4.胃阳虚:
脘腹冷痛绵绵,喜温喜按及阳虚常见症状。
适合药物:
穴位敷贴:理中丸(干姜、人参、白术、甘草),若疼痛甚,可加白芍
5.脾阳虚:
泄泻无度,大便失禁及阳虚常见症状
适合药物:
穴位敷贴:肉豆蔻、诃子、肉桂、人参、白术、白芍、当归、甘草;若脱肛可加升麻、黄芪。
6.肺阳虚:
痰白清稀量多如泡沫,咳喘无力及阳虚常见症状。
适合药物:
穴位敷贴:蛤蚧、干姜、细辛、五味子、紫苏子、白芥子;若眩晕呕逆心悸可加桂枝;咳甚加紫菀、款冬花、杏仁;喜唾涎沫加半夏、陈皮、白术、生姜。
7.肾阳虚:
腰膝冷痛、生殖能力下降及阳虚常见症状。
适合药物:
药物敷贴:金匮肾气丸(附子、桂枝(肉桂)、干地黄(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若阳衰气虚加人参;阳虚滑精、带浊、便溏加补骨脂;泄泻不至、夜尿多加五味子、肉豆蔻;腰膝酸痛加胡桃肉。
8.经脉虚寒:
手足四肢寒凝疼痛、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及阳虚常见症状。
适合药物:
穴位敷贴: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黄芪、生姜
中药药浴: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黄芪、干姜
三、阴虚质(内服补阴)
1.易患部位:
肝、心、胃、肺、肾
2.常见症状:
手脚心热,手心汗出,盗汗,晚间面色潮红,自觉体温高,口干喜饮,唇红起皮,便秘,形体瘦。
3.肝阴(血)虚:
胁肋阴阴灼痛,手足蠕动,双目干涩及阴虚常见症状。
调理药物:
可尝试药浴用:枸杞、墨旱莲、女贞子、桑葚(亦可制膏常服);双目干涩可加菊花、山药、熟地、山萸肉(杞菊地黄丸);失眠甚可加酸枣仁、远志;手足蠕动甚可加当归、白芍
4.心阴虚: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及阴虚常见症状。
调理药物:
内服天王补心丹(人参、玄参、丹参、麦冬、天冬、生地、桔梗、茯苓、远志、当归、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
药浴调理失眠,可用温水、牛奶、玫瑰花等即可达到舒缓神经,全身放松的作用,促进睡眠。
5.胃阴虚:
胃脘阴阴灼痛,饥不欲食及阴虚常见症状。
调理药物:
内服:一贯煎,若痛甚可加芍药甘草汤合前方。胃酸可加牡蛎、海螵蛸;胃中虚热甚可加石斛、知母。
6.肺阴虚:
干咳无痰,痰少而黏及阴虚常见症状。
调理药物:
内服:沙参麦冬汤(润肺养胃生津)、百合固金汤(养肺滋肾化痰)
北沙参、麦冬、百合、天花粉、玉竹、川贝、桔梗
7.肾阴虚:
腰酸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失调及阴虚常见症状。
调理药物:
内服:六味地黄丸、甘麦大枣汤、西洋参。
四、气虚质
1.易患部位:
心、脾、肺、肾
2.常见症状:
易感疲劳,气短,心慌,头晕或站起晕眩,喜静,懒言,自汗
3.心气虚:
心悸、气虚及气虚常见症状。
调理药物:
内服:黄芪、党参、茯苓、炙甘草(补益心气)、当归、丹参、红花、川芎(活血通脉);若失眠可加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茯神宁心安神。(内服或药浴)
4.脾气虚:
胃脘隐痛,腹胀,纳呆,便溏及气虚常见症状。
调理药物:
穴位敷贴或内服:黄芪、党参、甘草、白术、当归、升麻、柴胡;泄泻较重加破故纸、五味子。
5.肺气虚:
咳喘无力,咳痰清稀及气虚常见症状。
调理药物:
穴位敷贴或内服:黄芪、党参、五味子、熟地、丹皮、紫菀;若咳喘重则加沉香、苏子、补骨脂、胡桃肉。
6.肾气虚:
腰膝酸软,小便失摄,滑精,滑胎,浊带及气虚常见症状。
调理药物:
内服:山药、杜仲、山萸肉、熟地、当归、枸杞,白术、茯苓、黄芪(补脾滋肾)。
五、痰湿质:
1.易患部位:脾胃(湿困)
2.症状:胸闷、腹胀、身体沉重、腹部肥满松软、额部油脂分泌多、眼睑肿、喉中有痰、苔厚腻
3.调理药物:(原则:化痰利湿,健脾助运)
内服:黄芪、苍术(白术)、茯苓、橘红、陈皮、沙棘
六、湿热质:
1.易患部位:
肝胆、脾胃、大肠、膀胱
2.常见症状:
颜面油腻,生痤疮,口苦异味,大便粘滞,解不尽,小便热,色深,女子带下发黄,男子阴囊潮湿。
3.肝胆湿热:
胁肋胀痛,厌食腹胀,身目发黄及湿热常见症状。
调理药物:
药浴:柴胡、龙胆草、山栀子、车前子、泽泻、川楝子,若见身目发黄加茵陈,黄柏;若胁肋胀痛甚者可加延胡索。
4.湿热蕴脾:
脘腹痞满,口苦厌食及湿热常见症状。
调理药物:
口服:大黄、黄连、黄芩、半夏、菖蒲、栀子、豆豉、芦根(泻心汤合连朴饮),藿香正气散
5.大肠湿热:
下痢脓血粘液或暴泻,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LC应用技术(西门子S7-1200)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宿州市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2024.docx VIP
- GBT 35694-2017 光伏发电站安全规程.pdf
- DB41T 2312-2022 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桥施工规范.pdf VIP
- 征信简版电子版PDF个人信用报告最新版2024年可编辑带水印模板.pdf VIP
- 胃肠道肿瘤的基因检测与个体化治疗.pptx VIP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测评B卷(含答案).pdf VIP
- 《道路深层病害探地雷达无损检测技术规范》DB41 T2525-2023.doc VIP
- 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2) .pdf
- 2021届广东省华师附属高级中学(广州总校)三下学期5月综合测试(三模)文科综合地理试卷无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