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耳轮脚周围
主治消化道疾病食道、喷门:下方前2/3、后1/3处。胃:消失处。十二指肠、小肠、大肠:上方各1/3处。阑尾:大小肠之间。耳背降压沟(对耳轮下脚沟):高血压。阳维(耳背乳突交界的“弦筋处”):耳鸣、耳聋。耳迷根(平耳轮脚、耳背乳突交界之耳根部):头痛、鼻塞、胆道蛔虫症。上、中、下耳背(艇后隆起最突起处、中间、甲腔隆起最突起处):腰背痛、皮肤病。上、下耳根(耳根的最上、下缘):止痛、治瘫。耳针的临床应用(一)耳穴检查1.看:肉眼观察耳穴区域有无变形、变色、丘疹、脱屑、结节、充血、凹陷等。2.压:探针或针柄对耳穴均匀缓慢地按压,找出压痛点。3.摸:手指轻抚耳廓,检查耳穴区有无结节、隆起,并查其大小、质地、边缘。4.测:电子仪器测定耳穴皮肤电阻变化,找良导点。耳穴辅助诊断注意事项各反应区与全身的联系:肺主皮毛。与正常反应点的区别(压之不痛)。耳穴适应症各种痛症:外伤性疼痛、神经性疼痛、炎症性疼痛各种炎症:牙周炎、咽喉炎、盆腔炎功能紊乱性病症:高血压病、心律不齐、月经失调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症:哮喘、鼻炎、荨麻疹内分泌代谢性病症:更年期综合症、肥胖症各种慢性病症:肢体麻木、腰腿痛、颈椎病
耳穴压豆疗法概述耳穴压豆疗法是根据“耳针”的原理(透过耳廓来诊断、治疗、防治疾病及保健),并吸收现代医学知识,在耳穴表面用胶布固定贴压的一种方法。具有简便易行、花费少、安全无副作用、适应症广、奏效迅速等优点,在民间流传已久,尤其受到老年、幼儿及畏惧针刺的患者欢迎。LongLongAgo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有耳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黄帝内经》及以后的一些医学专著中又详细记载了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以及借耳诊治疗疾病的理论和具体方法等。以前的耳穴图理论基础——耳与经络《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灵枢》记载,循行耳区的经脉与手足三阳经关系最为密切,如:三焦经、胆经、小肠经直接循入耳中,胃经、膀胱经循行分布于耳周,大肠经通过经别与耳相连;手足六条阴经虽不直接入耳,但却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间接上达于耳。故《丹溪心法》云:“耳为诸宗脉客所附”。理论基础——耳与脏腑五脏中,耳与肾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心肺。《灵枢?脉度第十七》中“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素问·金匮真言论篇》“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难经》“肺主声,令耳能闻声”。清代《厘正按摩要术》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耳背与五脏的关系。理论基础——全息生物学理论按照全息生物学的观点,人体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都含有整体的信息,或者说是人体的缩影,因此,机体有病时会在耳廓相应部位上有所反应,而刺激耳廓上特定的部位就可以调整与其相应的人体某部位的功能。1、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或耳垂邻近。2、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3、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4、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5、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呈环形排列。耳廓表面解剖耳穴的定位和主治耳轮脚——耳轮深入到耳甲腔的横行突起。耳轮——耳郭外缘向前卷曲的部分。耳轮脚、耳轮耳轮脚:呃逆、皮肤病。直肠下段(起始端、近屏上切迹):便秘、脱肛、里急后重。尿道(平对耳轮下脚下缘):遗尿、尿频、尿储留。外生殖器(平对耳轮下脚上缘):睾丸炎、阴道炎、阳痿。耳尖:红眼、发热、高血压。轮1~6: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对耳轮上脚——对耳轮向上的分支。对耳轮下脚——对耳轮向下的分支耳舟——对耳轮与耳轮之间的凹沟。耳舟、对耳轮上下脚及体部指、腕、肘、肩、肩关节、锁骨:相应部位疼痛。荨麻疹点(指腕之间):止痒、抗过敏。趾、踝、膝、臀、坐骨:相应部位疼痛及扭伤。腹:腹腔盆腔病的配穴。胸:胸痛、胁痛、神经痛、乳腺炎。颈:落枕。骶腰椎、胸椎、颈椎:相应部位疼痛。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凹窝。三角窝神门(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镇静、安神、消炎、止痛。子宫(耳轮缘内侧中点):妇科病、阳痿。下脚端(对耳轮下脚、耳轮内侧交界处):对内脏的解痉、镇痛。耳屏——耳郭前面的瓣状突起,又称耳珠。耳屏外鼻(外侧面的中央):过敏性鼻炎。咽喉(内壁上1/2处):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内鼻(内壁下1/2处):鼻炎。上屏尖(上部外侧缘):牙痛、斜视。下屏尖(下部外侧缘):升压、抗过敏。对耳屏——耳垂上部与耳屏相对的隆起。轮屏切迹——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临床药物治疗学第01章_论精美生物医学.ppt VIP
-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pdf VIP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研究进展.docx VIP
- 红楼梦之十二金钗完美攻略.pdf
- 智能配电网故障快速识别及处置方法的深度剖析与实践探索.docx VIP
-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 教案全套 项目1--10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概述---旅游企业预算管理.doc
- TCECS879-2021 桥梁预应力孔道注浆密实度无损检测技术规程.pdf VIP
- 光伏发电站工程见证取样送检监理实施细则.pptx VIP
- 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神码版(第2版).pptx VIP
- 20151216-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