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演讲与辩论》第二单元未有天才之前.docxVIP

高中语文人教版《演讲与辩论》第二单元未有天才之前.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未有天才之前》

--教案--

一、设计思想

对于这篇文章,有三方面的因素影响着我的教学。

第一是对于最近流行的一种题目类型的思考。最近几年各级各类考试,各种各样文体都流行着一种题目,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但是在指导学生答题的时候,我总觉得参考答案有点问题。参考答案的基本形式大都以“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呈现,答案中会有些手法,结构,效果上的术语,也会有写作意图或者主旨的表述。对于学生的要求看似不低,基本上是全面而又完整地要求学生理解文章,但是看着这些答案,我总觉得文章中最重要的东西没有了,尤其是当大多数答案更像是概括内容后的排列,而未必是写作思路的梳理的时候。

第二是自己以往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因为这篇文章放在高三,以前我往往这样教学,一个是作为如何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握作者观点的一种训练,另一个是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其实这两个关注点的背后,应试才是最主要的原因。考场上面对一篇议论文,能很快地梳理出观点,能有效且准确地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自然是有用的。但是即使以前这么上的时候,我也总有一些不适,总觉得这样上课像把一篇文章拆了骨架,却再也装不回去。

第三是学生议论文的现状。高三学生写议论文是家常便饭,但是这家常便饭的水平却离希望达到的议论文应有的状态距离甚远,概而言之,以下几点尤为明显:第一、段与段之间缺乏联系;第二、通篇缺少论证方法;第三、论证的观点和所举的论据(无论是事实还是理论)之间不是通过论证联系的,而是贴上去的;第四,有些议论文索性连一个观点也没有。

这三方面的因素,合在一起,就是无论阅读还是写作,甚而上课,无论是学生还是我,都没有把文章当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更不要说把文章当作一个生命。所以无论是这次教学,还是平常,我都在试图让学生和我自己能够把文章当作一个血肉筋骨甚至精神气韵有机联系的统一体,而不是大卸八块骨肉分离。我希望通过对于文本反复阅读逐渐深入的分析,能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在逻辑及这样的内在逻辑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组织起来的。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文章的内在逻辑以及比喻论证在结构上的作用,来理解议论文的论证结构;通过对于作者喻体的选择的理解,体悟鲁迅先生的精神——希望每一个普通的民众能为这个国家切实地努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文章的内在逻辑及其组织结构的方式。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作业

1、逐段梳理作者观点

作为议论文,梳理作者的观点,要注意把作者的观点与以下内容区别:别人的观点(与作者相同或对立),作者的论据(事实和理论),作者对于观点的分析(论证的展开以及论证方法的使用)。注意关联词。

2、用自己的话概述作者的观点

3、在梳理观点的基础上为文章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二)各教学环节说明

一、预习反馈

作者的观点(围绕天才和使天才得以生长的民众):

第2段、不但没有天才,还没有使天才得以生长的民众。

第3段、没有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就没有天才;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实在较天才还重要。

第4——9段、现在社会上的论调和趋势:

整理国故

崇拜创作

恶意的批评

第10段、不但产生天才难,单是有培养天才的民众也难;培养天才的民众,大家都可以做;做使天才得以生长的民众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

第11段、做天才得以生长的民众要扩大了精神(收纳新潮,脱离旧套,能够容纳,了解那将来产生的天才);不怕做小事业

第12段、使天才得以生长的民众,不是坚苦卓绝者,也怕不容易做

二、教学实施

1、在对作者观点大致明了的前提下,思考作者的议论思路,即段与段之间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关键问题:

(1)第3段为什么接在第2段之后?

提示:第3段其实是在说天才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因为第2段的观点其实是对于没有天才这个论题的一种特别的切入视角,所以在亮明观点之后,先要说明天才与民众的关系,才能理解何以有这样的观点。

(2)第4——9段,整理国故、崇拜创作、恶意的批评之间的论证层次是什么?

提示:整理国故、崇拜创作为一组,恶意的批评为一组。整理国故、崇拜创作的共性是要中国与世界潮流隔绝,区别在于整理国故直接指向死学问旧艺术,而崇拜创作“从表面上看来,似乎这和要求天才的步调很相合”;整理国故、崇拜创作与恶意的批评的区别是前两者是种风气,这样的风气的民众产生不出天才,而恶意的批评则是对幼稚的嫩苗——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当头加以戕贼。而这三者的共性在于都造成了天才和使天才得以产生的民众无法产生。而这一点又和第11段怎么做民众一一对应。(学生也可以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但是一定是要么有文本依据,要么符合逻辑)

顺此就可以理解,第4——9段,就是在说我们的现状,是造成没有天才和民众的原因,再接着第10段先总结第4——9段的现状,再呼吁大家做民众,然后第11、12

文档评论(0)

haolaoshi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