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篇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6古诗词鉴赏浙江专用(原卷版+解析版).docxVIP

中考篇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6古诗词鉴赏浙江专用(原卷版+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专题06古诗词鉴赏

对记诵积累有具体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能正确理解并默写要求背诵的诗文名句;掌握古诗文有关的文体和文学知识;正确划分浅易古诗文的朗读节奏;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

诗词鉴赏考查学生对课外古诗词的阅读和鉴赏。

所考查的对象侧重于诗词曲的理解,主要题型在于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以及重点诗句、字词的理解和把握。

答题策略:

(1)描绘画面,分析意境:

方法:抓住主要景物,运用联想和想象,加以扩展再现,再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准确地概括画面的特点、情调、氛围即可。常用词语有:孤寂、冷清(凄清、冷寂、凄凉)、恬静(恬淡、幽静、静谧)、优美(清幽、清新、秀丽)、雄浑壮阔、萧瑟、肃穆等。

意境常见的表达一般用二个双音节词,共四个字,例如:

雄浑壮丽、幽清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孤寂清冷、清新明丽、肃杀荒凉、朴素自然、清新飘逸、华美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生机勃勃、萧瑟凄清、繁华热闹、雄浑壮丽、迷蒙飘渺等。

(2)表达技巧:

抒情方式:

a.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b.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托物寓理、感物伤怀等)

表现手法:

烘托(反衬)、对比、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用典、白描、言此及彼、意在言外、由远及近、由上而下、远望近观等。

修辞手法:

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对偶、设问、反复、反问、互文等。

(附解题格式: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

答题思路:

准确指出写作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写作手法;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对象的什么特点;分析表达技巧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道理。

注:诗词中表达技巧大多借助于对名句进行赏析

(3)赏析语言

答题思路: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总之要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赏析思想内容

答题思路:分析表达的情感;揭示蕴含的哲理(常见于哲理诗,结合诗句准确概括即可)。

答题格式:诗歌通过描写了什么景色或刻画了什么人物等,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例1.(2023七上·杭州月考)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而不见踪影。

(1)从两首诗所选择的意象中,可以判断甲诗所写的季节是季,乙诗所写的季节是季,从情感上看,都表现了之情。

(2)刚从小学毕业,好友去了别的学校,你会选择以下两句诗中的哪一句送给你的好友,请结合你对诗句的理解说明赠送理由。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B.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答案】(1)春;秋;思念、不舍

(2)示例:我会送B句给好友,谁说友人千里之别从今晚就开始了?可离别后连相逢的梦也杳无踪迹,它竟像迢迢关塞那样遥远。既能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慰勉,也抒发了和好友分别的离情之苦,表达更加准确。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基调的把握,作答时要结合关键意象进行品味;

(2)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作答时首先要对诗句进行描绘,再结合具体情境阐述理由。

(1)杨花飘落,子规啼叫,这是春天特有的景象,因此甲诗描写对是暮春时节,而“月寒”提示乙诗描写的时秋季,两首诗歌均表现了对友人对思念之情,故答案为:

春、秋、思念不舍

(2)结合情境“好友去了别的学校”,应当寄托的是思念和关切以及美好的祝愿,A句中“愁心”一词不符合情境,而B句则表现了与朋友分别对不舍,故答案为:示例:我会送B句给好友,谁说友人千里之别从今晚就开始了?可离别后连相逢的梦也杳无踪迹,它竟像迢迢关塞那样遥远。既能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慰勉,也抒发了和好友分别的离情之苦,表达更加准确。

例2.(2023八上·威远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晚唐诗人。台城,就在在家今南京市鸡鸣寺一带,靠近玄武湖。

(1)诗的第二句中一个“”字写出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的史实,突出了变换之速;而一个“”字,则借鸟的欢啼之声,巧妙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历史遗址的感慨、怅惘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颇为后人称道。请你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答案】(1)梦;空

(2)运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