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pptxVIP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户傅本,七口,开封府钧州密县民。洪武三年入籍,原系包信县人民。男子三口。成丁二口:本身五十二岁,男丑儿二十岁;不成丁一口:次男小棒槌一岁。妇女四口,大二口:美四十二岁,男妇二十三岁;小二口:女荆双十三岁,次女昭德九岁。事产瓦房三间。南北山地二项。右户帖付傅本收执。准此。事产包括:田地、房屋、车船、牲畜鸡禽等。——《嘉禾征献录》洪武四年月日杭字八百号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的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学习目标知识应用新课讲授本课小结1能掌握中国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并分析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2能熟记乡里制、里甲制等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了解什伍组织、邻保制度等基层社会治理举措,分析其演变趋势及特点;3能复述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优抚的基本史实,了解社会救济与优抚产生的原因及其作用,结合常平仓制度、“义仓”、义田、善堂等具体举措,认识社会救济与优抚的特点。重点基层组织的演变的原因和特点。难点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知识应用新课讲授本课小结传统户籍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现代户籍制度是国家依法收集、确认、登记公民出生、死亡、亲属关系、法定地址等公民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制度,以保障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以个人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户籍制度

学习目标知识应用新课讲授本课小结一、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一)战国: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商君书》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二)秦朝: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学习目标知识应用新课讲授本课小结(三)汉朝:编户齐民1.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2.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3.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定期进行人口调查。(四)东汉末年:户籍散乱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中央集权削弱。现象:原因:

学习目标知识应用新课讲授本课小结(五)东晋:黄籍和白籍西晋短暂统一中国,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东晋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思考提示: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连年战争,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产生大量流民。为了区分本地土生土长的居民和外来流民,东晋时期分别用黄籍和白籍登记户籍加以区分。

学习目标知识应用新课讲授本课小结(六)隋朝:“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隋书·食货志》1.大索貌阅(1)概况:隋文帝于开皇三年(583年)下令州县官吏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2)作用: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

学习目标知识应用新课讲授本课小结(六)隋朝:2.输籍定样(1)概况:又称“输籍法”,是中国隋朝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2)作用:政府利用这一手段搜括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士族、豪强占有劳动人口,从而确保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

学习目标知识应用新课讲授本课小结(七)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材料一每岁一造计账,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材料二由于唐政权强力推行了籍账制度,从而借此检括出大批隐漏人口,复核出人丁的实际年龄,大大防止了虚报年岁以规避税役的弊端,达到了维护社会秩序、最大限度搜刮租调征发力役的目的。——周秀女《从敦煌户籍残卷看唐代籍账制度》(八)宋朝:主户与客户主户:客户: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没有土地的佃户

学习目标知识应用新课讲授本课小结(九)元朝:诸色户计、户籍世袭元朝的户口类型复杂,按照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十)明朝:明初户帖制度继承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推行户贴制度。黄册1.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2.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3.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

学习目标知识应用新课讲授本课小结(十

文档评论(0)

逐梦高考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名长期耕耘在湖南湘西地区基层高中的教师,已带过5届高三毕业班,多年的高中班主任,备课组组长,我想把我们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和高考研习心得收获分享给大家,为大家提供高考相关资料和高中各学科的自制教学课件,助力更多的孩子们一起成长!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