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古代文学史(4)——名词解释_浣萝歆
台阁体:(P60)
台阁体是明代永乐至成化年间形成的一个文学创作风格,代表作
家是“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台阁体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
描绘盛世祥瑞气象,多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多为“颂圣德,
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格调雅丽雍容,功能上是“施政教,
适性情”。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茶陵派:(P61)
明成化、弘治年间的一个诗歌流派。以李东阳为主,成员有谢铎、
张泰、邵宝等人。明成化之后,日见严重的社会弊病已与粉饰太平的
台阁体不相容,于是以李为首的一派崛起,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
气,他们强调宗法汉唐,重视诗歌的声律、法度等艺术表现,对当时
的文坛产生较多影响。
前七子:(P67)
明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王九
思、徐祯卿、边贡、康海、王廷相,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他们
反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诗文,自觉肩负改造文风的历史使命,以复古
求革新,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
借助复古手段达到变革的目的,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前七子的
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都有现实意义,但由于过分强调复古,文学的创
造性显得不足,给文坛带来新的流弊。
后七子:(P71)
明嘉靖、隆庆年间的诗文创作流派。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成员还有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后七子继承前七子
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以汉魏、盛唐的诗文创作为楷模,他们复古拟
古,主格调,讲法度,并且对于法度格调的讲究比前七子更趋于强化
和具体化,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但是他们太强调效法古
人,对于创作的法则又规定得太具体细密,必然会对个性、情感的自
由表现和艺术创新造成束缚。
唐宋派:(P75)
明嘉靖年间的诗文创作流派。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
等为代表,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
“文道合一”的传统。将前七子师法秦汉作为自己反拨的对象,提倡
唐宋文风,强调文以明道。他们真正推崇的是宋理学而非文学。
明中期三大传奇:(P93)
即明中叶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署名王世
贞的《鸣凤记》的三部传奇作品。它们分别是忠奸剧的定型、历史剧
的新篇、时事剧的发轫,三大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明代传奇创作的新
时期的到来。
临川派:(P102)
明万历年间出现的戏曲文学流派,因开创者汤显祖为临川人,故
追随、效仿汤显祖较为明显并有所成就的剧作家被称为临川派,或者
以汤显祖的室名称之为“玉茗堂派”。此派作家主要有孟称舜、吴炳、
阮大铖等。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之事承载浪漫风格,以
绮词丽语体现无边文采,是临川派剧作家孜孜以求的重要方面。但他
们往往忽略了汤显祖重视立意、以情反理的倾向。
临川四梦:(P116)
明代作家汤显祖的传奇有《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
郸记》,代表了作者戏剧创作的全貌,其中又均与梦有关,故而合称
“临川四梦”。“临川四梦”是作者以戏剧形式表现出自己对人性、
人生极其意义的思考。汤显祖所重的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情”,
二是“矫情”。“临川四梦”中的前二梦写的上男女青年的爱情,表
现“真情”的力量;后二梦则写士人仕途生涯和宦海沉浮,意在劝戒
世人超越对“矫情”的贪恋。《牡丹亭》是“临川四梦”影响最大的。
沈汤之争:(P100)
汤沈之争涉及到明代两大戏曲创作观念的争论,汤即指汤显祖,
沈即指沈璟。其中汤显祖的戏曲创作观念影响较大。沈璟与汤显祖作
为明代曲坛上的两大巨人,对戏曲格律与文辞的关系看法不同,汤显
祖重格律,要求格律服从文辞,服从内容。沈璟则强调文辞服从格律,
服从观众。两人持论相对,发生过碰撞文辞,并把同时的许多曲论家
卷入其中参与讨论,这就是戏曲史上著名的“汤沈之争”。
所谓“沈汤之争”,说的是沈璟和汤显祖对戏曲创作有着截然不
同的见解,其焦点在于如何处理曲“律”与曲“意”的关系:沈“强
调音律”,甚至不惜“因律害意”。汤“推崇意趣”,甚至不惜“因
意害律”。
吴江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