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时《蔺相如论》(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docxVIP

杨时《蔺相如论》(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周室之季,天下分裂为战国,游谈之士出于其间,各挟术以干时君。视其喜怒悲惧而捭阖之,微名射利,固无足道者。

予读《蔺相如传》,未尝不壮其为人,而惜其如此也。夫秦籍累世之资,肆虎狼之暴,搏噬天下,有并吞诸侯之心,非可与礼义接而论曲直也。相如区区掉三寸舌,入眦眶不测之秦,卒能以完璧归,亦足壮哉!然当其捧璧睨柱,示以必死,盖亦摩虎牙矣。夫死非难,死不失义、不伤勇,君子所难也。且秦赵之不敌,盖雄雌之国也。身之存亡,非特一璧之重;而社稷安危之机,亦不在夫璧之存亡也。然则赵之有璧,存可也,亡可也。初,相如捧璧入秦,赵之君臣计议,非有亲秦之心,特迫其威强耳。夫以小事大,古之人有以皮币犬马珠玉而不得免者,至弃国而逃,况一璧乎?虽与之可也。相如计不出此,乃以孤单之使逞螳怒之威抗臂秦庭当车辙之势其危如一发引千钧,岂不殆哉?当是时,使秦知赵璧终不可得,则欲侥幸不死难矣。若是则尚安得为不失义、不伤勇乎?不三数年,赵卒有覆军陷城之厄者,徒以壁为之祟也。然则全壁归赵何益哉?

至于渑池之会,则其危又甚矣。方赵王之西也,廉颇约以一月不返则立太子,以绝秦望,则是行也非有万全之计矣,虽无往可也。传曰:“智者虑,义者行,仁者守,然后可以会。”三者一阙焉,则危事矣。挟万乘之君蹈危事,非得计也。相如为赵卿相,其智勇不足重赵,使秦不敢惴焉,乃欲以颈血溅之,岂孔子所谓暴虎凭河、死而无悔者欤?

(节选自杨时《蔺相如论》)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地方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3分)

乃A以B孤C单D之E使F逞G螳H怒I之J威K抗L臂M秦N庭O当P车Q辙R之S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捭阖,文中指分化或联合,与成语“纵横捭阖”中的“捭阖”意思相同。

B.壮,文中指赞赏,与《苏武传》中“单于壮其节”的“壮”意思相同。

C.籍,文中指凭借,与《鸿门宴》中“籍吏民,封府库”的“籍”意思相同。

D.犬马,文中指玩好之物,与《陈情表》中犬马怖惧之情的犬马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时认为秦国凭借历代祖先累积的资本,有侵吞天下之心,这与《过秦论》中贾谊的看法不一致。

B.杨时认为蔺相如面对强横的秦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能够全身而退,完璧归赵,这是值得肯定的。

C.杨时认为秦赵两国实力不对等,具有强弱之分,而随相如展示出必死之心,做到了不失义,不伤勇。

D.本文是论说文,杨时在读了《蔺相如传》后有感而发,基于秦赵交锋的史实,辩证地评价蔺相如的功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游谈之士出于其间,各挟术以干时君。

(2)赵之君臣计议,非有亲秦之心,特迫其威强耳。

14.杨时认为蔺相如正是孔子所谓“暴虎凭河,死而无悔者”,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0.(3分)FKO

11.(3分)C(“籍吏民,封府库”的“籍”意思是“登记”,与本文之意不同)

12.(3分)A(两人看法一致)

13.(8分)

(1)纵横家在这时出现,各怀术法来向各国君王请见。(译出大意给2分,“挟”“干”各1分)

(2)赵国君臣商议对策,赵国并没有亲附秦国的想法,只是迫于秦国威势强大罢了。(译出大意给2分,“亲”“迫”各1分)

14.(3分)①蔺相如出使秦国时欲捧璧撞柱,渑池之会时欲以颈血溅之,这是自不量力,最终使赵国陷入覆灭之境。②渑池之会时仅以限期不返立太子为约,蔺相如没有万全之策,就与君王做危险的事,失智者之虑。(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

参考译文:

周室末年,天下分割为战国,纵横家在这时出现,各怀术法来向各国君王请见,观察君王的喜怒悲惧的神色从而拉拢联合他们,求取名利,本来就不值一提。

我读《蔺相如传》,没有不赞美他的为人,却叹息他像纵横家那样。秦国凭借历代祖先的资本,放纵虎狼一般的残暴行径,侵略吞并天下,有并吞诸侯的野心,并不能够与他在礼义上接近来谈论是非。蔺相如玩弄口舌,进入危险不可预测的秦国,最终能够带着完整的和氏璧回来,也是值得赞美的!然而正当蔺相如手里拿着和氏壁眼睛斜看着石柱,来显示他的必死之心,大概也就像老虎磨着牙齿了吧。死亡并非困难,死亡不能失去道义,不能损失勇武,这是君子感到困难的事情。况且秦赵两国的实力不对等,是一强一若两个国家。自身的存亡,不仅是一块和氏璧的重量;而国家安危的征兆,也不在于和氏璧的保全或失去。那么赵国有和氏璧,保全可以,失去也可以。当初,蔺相如捧着和氏璧进入秦国,赵国君臣商议对策,赵国并没有亲附秦国的想法,只是迫于秦国威势强大罢了。用小国去侍奉大国,古代有的人用皮币、玩好之物、珠玉去侍奉大国却不能免祸,竟至于放弃国家而逃亡,何况一块和氏璧呢?即使交付秦国也

文档评论(0)

leet1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