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通识教程 第九期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pdfVIP

中华文化通识教程 第九期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文化通识教程第九期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______________,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

平。答案:为生民立命《大学人文教程》P100

参考答案:

为生民立命

2.中国传统学术的两大纲:_________之学、___________之学。《大学人文语文》

p125

参考答案:

心性###治平

3.何为无我之境“”?下面哪句是无我之境“”?(选两项)

参考答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4.王者匠心,真正的创新源于对“______的探索。”机器智能的时代,有两种精

神在工科院校极其重要:其一,匠人精神;其二,创新精神,尤其人文创新

精神。前者如稻盛和夫,他有一句非常精彩的由衷的话:做出好产品的人,

能够听到产品的声音。后者如乔布斯,他“Stayhungry,Stayfoolish”,是匠心

与创新精神的典范。他们的作品都是面向人的,他们的出色出于对人性的精

微的把握。在工科院校,愿大家注重通识博雅情操的培养,注重人文学科的

学习。也愿这能贯穿我们所有人的一生。王者匠心,真正的创新源于对人“

性的探索。”

参考答案:

人性

5.我们课程的最后一章是《_____________慧行天下》。《中华文化通识教程》

为什么在最后安排这样的章节?愿我们师生共同思考,将课程推入更好的境

地。举例说:我国当代中医药行业出现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屠呦呦,她以

一颗匠心将中华医药带给全世界,是存古开新,励学利民,以中华文化慧行

天下的典范。请欣赏BBC纪录片——BBC纪录片-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屠呦呦.mp4

参考答案:

人文创新

6.洁身自好的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是以见放。新

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和光同尘的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楚辞渔父·》168

参考答案:

醒###足

7.钱穆:中国文化向极注重“______精神”,而人文精神的主要重心则在人的“心”。

《大学人文教程》P115答案:人文

参考答案:

人文

8.《老子》:含德之厚,比于()王蒙:一个人经验要丰富,心地要单纯

【答案】赤子

参考答案:

赤子

9.盖士人读书,第一要______,第二要_______,第三要________。有志则断不敢为

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曾国藩家书》

参考答案:

有志###有识###有恒

10.()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参考答案:

11.()之谓盛德。——《周易》

参考答案:

日新

12.20世纪新儒家的杰出代表牟宗三先生以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___________的

学问。由真实生命之觉醒,向外开出建立事业与追求知识之理想,向内参透

此等理想之真实本源,以使理想真成其为理想,此是生命的学问之全体大用。

答案:生命

参考答案:

生命

13.梁漱溟:中国文化最大之偏失,在_______永不被发现《大学人文教程》P117

【答案】个人

参考答案:

个人

14.唯天下_______,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

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

与天地参矣。答案:至诚《大学人文语文》P69

参考答案:

至诚

1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章》《

文档评论(0)

133****77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硕士研究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