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问诊中的腹诊诊断特点.pptx

中医诊断学问诊中的腹诊诊断特点.pptx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诊断学问诊中的腹诊诊断特点腹诊基本概念与重要性腹诊诊断原则与技巧腹部脏腑对应关系及病理表现常见腹部证候类型及临床意义腹诊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案例分享腹诊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CATALOGUE目录01腹诊基本概念与重要性CHAPTER腹诊定义及历史渊源腹诊定义腹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通过观察、触摸患者腹部,了解腹部形态、压痛、肿块等情况,以判断脏腑虚实、气血盛衰及病邪性质等。历史渊源腹诊作为中医诊断方法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难经》等古典医籍中,就有关于腹诊的记载。后世医家不断总结经验,使腹诊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诊断技术。腹诊在中医诊断中地位腹诊是中医四诊合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诊断疾病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腹诊作为切诊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全面收集病情资料、准确判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腹诊在辨证施治中具有关键作用通过腹诊可以了解脏腑虚实、气血盛衰及病邪性质等情况,为辨证施治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腹诊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转归。腹诊与其他诊断方法关系腹诊与望诊相辅相成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神态、面色、舌苔等外部表现来推断病情的方法。腹诊与望诊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病情。腹诊与闻诊相互补充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嗅气味等方法来辅助诊断疾病的方法。腹诊中的听诊部分与闻诊有相似之处,二者相互补充,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腹诊与问诊相互印证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病史、症状等以获取病情资料的方法。腹诊中的问痛部分与问诊密切相关,通过询问患者疼痛部位、性质等,可以与腹诊结果相互印证,提高诊断的可靠性。02腹诊诊断原则与技巧CHAPTER腹诊基本原则010203整体观念四诊合参动态观察腹诊时,应将腹部看作一个整体,注意各脏腑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腹诊应与望、闻、问三诊相结合,综合分析病情。腹诊时应注意观察腹部的动态变化,如蠕动、起伏等,以了解脏腑功能状态。腹部触诊技巧与注意事项触诊手法触诊顺序应采用轻柔、细致的手法进行腹部触诊,避免过度用力或粗暴操作。一般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以充分了解腹部情况。注意压痛与反跳痛辨别腹内肿块触诊时应注意有无压痛、反跳痛等异常表现,以判断病变部位和性质。触诊时应注意辨别腹内是否有肿块,了解其大小、形态、质地等特征。腹部望诊方法及应用望腹部形态望腹部皮肤注意观察腹部形态是否正常,有无膨隆、凹陷等异常表现。观察腹部皮肤颜色、光泽、纹理等变化,以了解脏腑气血状况。望腹部蠕动望腹部脐部注意观察腹部蠕动情况,了解其频率、幅度等特征,以判断脏腑功能状态。脐部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应注意观察其形态、色泽等变化。03腹部脏腑对应关系及病理表现CHAPTER脏腑在腹部对应区域划分肝区胆区脾区位于右季肋部和上腹部,小部分可延伸至左季肋部。附于肝之短叶间,与肝相连。位于左季肋部的肋弓深处。大肠区小肠区胃区位于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接小肠,其下端连接肛门。位于腹中,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通过阑门与大肠相连。位于上腹部,上接食管,下通小肠。不同脏腑疾病时腹部病理表现肝病胆病脾病010203可见肝区疼痛、胀满,右胁肋部不适等。可见右胁肋部胀痛、口苦、恶心、呕吐等。可见左季肋部不适、腹胀、纳差、便溏等。胃病小肠病大肠病040506可见上腹部疼痛、胀满、嗳气、反酸等。可见脐周疼痛、腹泻、消化不良等。可见腹部胀痛、便秘、腹泻等。腹部压痛、反跳痛等异常现象解读腹部压痛表示腹部相应脏腑存在炎症、淤血、肿瘤等病理变化。反跳痛是腹膜壁层已受炎症累及的征象,当突然抬手时腹膜被牵拉引起疼痛。腹肌紧张表示腹部相应脏腑炎症严重,刺激腹膜引起腹肌痉挛性收缩。腹部包块表示腹部相应脏腑存在肿瘤、囊肿等占位性病变。04常见腹部证候类型及临床意义CHAPTER寒凝气滞型证候特点及治法证候特点腹部冷痛,得温则减,遇寒加重,肠鸣泄泻,苔白腻,脉弦紧。治法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常用方剂如良附丸、理中汤等,针灸治疗可选取中脘、天枢、关元等穴。湿热蕴结型证候特点及治法证候特点腹部胀痛,痞满拒按,口苦口黏,大便黏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行气导滞。常用方剂如大承气汤、枳实导滞丸等,针灸治疗可选取足三里、上巨虚、内庭等穴。血瘀阻络型证候特点及治法证候特点腹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常用方剂如少腹逐瘀汤、膈下逐瘀汤等,针灸治疗可选取血海、三阴交、太冲等穴。其他类型证候简述食滞胃肠型肝气犯胃型脘腹胀满疼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治法以消食导滞为主。胃脘胀满不适,攻撑作痛,连及两胁,嗳气频繁,苔薄白,脉弦。治法以疏肝理气为主。脾胃虚弱型肝肾阴虚型腹部隐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以健脾益气为主。腹部隐痛或灼痛,口燥

文档评论(0)

158****38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