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祖宗之法”指北宋建国初期(太祖和太宗)治国理政基本方针之总和。“本朝仁宗皇帝(北宋)在位四十二年,海内富庶,中外安靖,人才众多,风俗醇厚,民心爱戴……看到仁宗效仿祖宗之法,而后世皇帝违背祖训的结果,国家兴盛和祸乱的前车之鉴就很明显了。”——南宋·杨万里《东宫劝学录》七年级下第6课“祖宗之法”——北宋的政治一、“祖宗之法”—缘起(一)北宋建立1.背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yìn]黄袍加身宋太祖2.经过:问题:阅读教材第28页,总结北宋完成局部统一的策略和意义。策略:意义:先南后北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局部统一中原和南方地区。(二)局部统一赵匡胤早年经历927年出身洛阳军人家庭。948年投身后汉郭威帐下,屡立战功。954年柴荣即位,赵匡胤执掌禁军。960年陈桥兵变,北宋建立。五代十国政权更替频繁(三)建国困局二、“祖宗之法”—内核1.收兵权二、“祖宗之法”—内核1.收兵权加强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活动1:依据材料,归纳宋太祖收兵权的措施。措施1: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兵权措施2:统调分离(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兵符出于(枢)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梁溪全集》(注: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三衙直接统帅军队。)措施3.军队定期换防“天下营兵(士兵)……移换屯驻(定期换防),不使常在一处。”——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二、“祖宗之法”—内核“尝考五代之际,政治上之大患有二:曰腹心之患,即禁兵;曰肢体之患,即藩镇。”——聂崇岐:《宋史丛考》2.削弱地方权力针对该问题,宰相赵普提出了哪些解决方案?“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雪夜访谱图》活动2:阅读课本30页,归纳补充宋太祖在地方的措施。目的措施影响“夺其权”行政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制其钱谷”财政权“收其精兵”军事权收地方精锐部队到中央禁军强干弱枝①派文官任知州;三年一换——牵制、监督知州加强中央集权②设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可以向皇帝检举)。——《宋史·职官志》①削节度使财权—地方税赋上交中央②设转运使依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是什么?皇帝财政军事行政中书门下枢密院盐铁度支户部(三司)副宰相宰相活动3:读教材第29页、宋代中央官制示意图,归纳宋太祖在中央的措施。3.在中央,削相权分化事权,削弱相权目的:措施:①增加宰相人数,增设副宰相若干人,分行政权。②枢密院分军权③三司分割财权。皇权大大加强宋代中央官制示意图二、祖宗之法—内核核心内容成效1.收军权2.在地方3.在中央①解除高级将领兵权—杯酒释兵权②统调分离③军队定期换防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2.在地方①派文官任知州②通判负责监督③转运使收财权④精锐部队进中央3.在中央①增加宰相人数②枢密院分军权③三司分财权大大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请同学演绎北宋历史小故事问题:这段故事体现了北宋朝堂上的什么现象?(北宋中期)宋神宗要杀一个漕臣(管理运输的文臣)。大臣们曰:“我大宋自开国以来,从来没有杀过文臣,我们不希望皇上开这个先例。”宋神宗又想将这个人刺字,并发配流放。时任门下侍郎的章惇[dūn]以“士可杀,不可辱”为由拒绝。宋神宗曰:“快意事不得做一件。”章惇寸步不让,对曰:“如此快意事,不做也罢。”——编译自北宋侯延庆:《退斋笔录》文臣地位高“不得杀士大夫。”——太祖碑誓“宰相须尽用读书人。”——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问题:宋太祖对文臣的态度是什么?重视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问题:统治者对武将的态度是什么?轻视4.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北宋谚语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唐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北宋汪洙《神童诗》问题:北宋的科举考试有何变化?《唐宋科举取士人数对比表》统治时间榜数取士总数年均取士唐290266660323宋320130110000+344科举取士的名额大幅增加;《北宋科举考试图》提高进士地位,不仅授官从优,且升迁迅速。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先生全集》核心内容成效1.收军权2.在地方3.在中央4.重文轻武隐患①解除高级将领兵权—杯酒释兵权②统调分离③军队定期换防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大大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2.在地方①派文官任知州②通判负责监督③转运使收财权④精锐部队进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