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盛唐气象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交融,以及唐朝对外交流的广泛,使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兼容并包,社会生活异彩纷呈。经济的繁荣、社会风气的开放以及民族交往、交融的加强,体现了盛世唐朝的繁华景象,也造就了文化的兴盛。经济直辕犁曲辕犁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耕种工具: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唐朝从贞观到天宝用了100多年的时间使垦田面积的增加了200多万顷。(天宝年间全国耕地面积达到850万顷)唐初至开元年间,兴修水利工程160多项,遍及全国。这些工程多为中小型。小的可灌田数十顷,大的可灌田上万顷。筒车灌溉工具:可随水流自行转动,把水由低处运到高出处,节省了人力。垦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统治者的支持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垦田面积不断扩大;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发展论从史出:经济凡织紝之作有十(一曰布,二曰绢,三曰絁,四曰纱,五曰绫,七曰锦,八曰绮,九曰繝,十曰褐),组绶之作有五.....紬线之有四.....练染之作有六......——【唐】李林甫等《唐六典》卷二二《织染署》论从史出:纺织业品种繁多,尤其是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纺织业发达经济唐三彩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故称“唐三彩”,多见用于陪葬品。越窑青瓷,邢窑白瓷越窑青瓷四系坛邢窑白釉小执壶越窑秘色八棱净水瓶邢窑白瓷皮囊式壶陶瓷业发达唐三彩骑马乐伎论从史出: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文明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唐三彩女乐俑唐三彩旗驼乐舞俑经济据载,唐太宗收复辽东故土而征伐高丽时,一次就发江南十二州工匠在扬州造大海船数百艘。此外,浙江沿海的明州(浙江宁波)和温州也是年产各类船只600余艘的造船中心;吉州(江西吉安)也曾创下过年产1300多艘船的历史记录。《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凡天下出铜铁州府,听人私采,官收其税”,矿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唐代有铁矿104处,铜矿62处(不包括今云南、贵州两省地区)。施桥镇唐船复原模型唐代矿冶业在唐朝时期,徽州就已经是全国的造纸中心,如今仍然赫赫有名的宣纸正是出自此地。宣纸自古有“纸中之王”,而早在唐玄宗在位的天宝年间,宣城郡的纸就是上供给朝廷的贡品,由此可见从唐朝开始,古代宣纸的制作工艺就已经十分成熟。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颇具规模论从史出:唐代造纸术“坊”为居民区“市”为商业区经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商业繁荣,中外交流唐朝长安城平面图阿倍仲麻吕胡旋舞民族交融你认为哪张地图更合理,为什么突厥唐太宗唐太宗/唐中宗吐蕃唐玄宗唐玄宗唐玄宗靺鞨族回纥南诏唐朝西域民族交融唐交往对象交往方式战争武力镇压和亲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与尺带珠丹册封设渤海国,封首领为渤海郡王册封封首领为怀仁可汗册封封首领为云南王管理设置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和北庭都护府(武则天)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民族交融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医药、历法等方面的书籍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请求唐朝给予蚕种及派遣工匠松赞干布塑像文成公主塑像唐太宗时期,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民族交融唐朝阎立本《步辇图》金城公主、尺带丹珠民族交融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唐蕃再度和亲,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尺带珠丹)迎娶了金城公主。金城公主也带去大批丝绸锦缎、龟兹乐,以及各类工匠、艺人。她还把释迦牟尼佛像供奉在大昭寺,在西藏建立礼佛等制度。赤德祖赞上书唐朝皇帝说,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自称“甥”,称唐朝皇帝为“舅”。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年),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此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唐蕃会盟碑民族交往原因分析民族交融材料一:“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材料二:“隋唐统一时期汉族传统文化繁荣,经济发展,深深地吸引着周边民族,甚至亚洲诸国......因此许多内迁的西北民族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和接受了隋唐文化,而逐渐汉化。”——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材料三:“魏晋南北朝几百万胡族成员涌进中原,广泛地与汉族杂居混融......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亦汉亦胡又非汉非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的民族结构。”——傅永聚《论唐代民族之间的混融互补》唐朝对各族的吸引力开明的民族政策长期民族内迁融合民族交融社会风气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