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诊断学常见症状总结(总19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一、发热
1.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
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C左右。在24h内下午
比早晨高,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也略高,一般不超过1C。
2.病因与分类: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1).感染性: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不论急慢性,局部或全身性,均可引
起发热。
(2).非感染性:
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
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
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药物热,血清病
内分泌代谢疾病:甲亢,甲状腺炎,痛风
血栓及栓塞疾病:心肌梗死,肺梗死,脾梗死,通常称为吸收热
颅内疾病:脑出血,脑震荡等为中枢性发热。癫痫持续状态引起的发热为产热
过多。
皮肤病变:散热减少而发热,见于广泛性皮炎
恶性肿瘤:各种恶性肿瘤均可引起发热
物理及化学性质损害:中暑,大手术后,内出血,大面积烧伤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体温调节,产热大于散热,而发热,多为低热。
属功能性发热:原发性低热,感染治愈后,夏季低热,生理性。
3.临床表现:
(1).发热分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2).临床过程及特点:
体温上升期:常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分为骤升型
和缓升型。
高热期:皮肤发红,灼热感,呼吸快而深,开始出汗并增多。
体温下降期:出汗多,皮肤潮湿。分为骤降型和渐降型。
4.热型及临床意义:
(1).稽留热: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
温波动不超过1℃。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又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超过2℃,
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炎症,重症肺结核。
(3).间歇热:体温骤升发高峰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无热期可持续一
天至数天,如此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降至正常,持续数
天又升高,如此反复。见于布氏杆菌病。
(5).回归热:体温急剧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又骤降至正常,高热期与
无热期各持续几天后规律交替。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
(6).不规则热:发热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则,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
炎,渗出性胸膜炎。
二、皮肤黏膜出血:
1.皮肤黏膜出血:机体止血或凝血功能障碍所引起,通常以全身性或局部性皮
肤黏膜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难以止血为临床特征。
2
2.病因:血管壁功能异常,血小板异常,凝血功能障碍。
(1)血管壁功能异常:毛细血管无法正常收缩发挥止血作用,而致皮肤黏膜出
血。见于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性假性血友病;过敏性紫癜,单
纯性~,老年性~或机械性~;严重感染,化学物质或药物中毒及代谢障碍,
维C或维B缺乏,尿毒症,动脉硬化。
3
(2).血小板异常:
血小板减少:生成减少,破坏过多,消耗过多。
血小板增多:原发性,继发性。此类疾病虽然血小板增多,仍可引起出血,是
由于活动性凝血活酶生成迟缓或伴有血小板功能异常。
血小板功能异常:
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病。
继发性:继发于药物,尿毒症,肝病,异常球蛋白血症。
(3).凝血功能障碍:任何一个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不足均可引起凝血障碍,
导致皮肤黏膜出血。
遗传性:血友病,凝血因子缺乏,凝血酶原缺乏。
继发性:重症肝病,尿毒症,维K缺乏。
抗凝物质增多或纤容亢进:抗凝药物治疗过量,DIC。
三、水肿
1.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2.发生机制:
(1).毛细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
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组织
间隙机械压力减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2).钠水潴留:
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球-管平衡失调,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降低,肾小球滤过
面积减少,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
肾小管对钠水重吸收增加: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醛固酮分泌增加,抗利尿激
素分泌增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江西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 VIP
- 刑事被害人心理损害的范围 (1).pptx VIP
- 某集团2021年人才盘点项目方案(项目建议书).pptx VIP
- 党委书记讲党课+讲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四个持之以恒,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pptx VIP
-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案例分析.doc VIP
- GB51445-2021 锑冶炼厂工艺设计标准.pdf VIP
- DL T 868-2014 焊接工艺评定规程 .docx VIP
- 第十届全国走美杯三年级初赛竞赛数学试卷答案.docx VIP
- 学校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校长发言:从餐桌开始,家校合力为孩子成长食堂 “加营养”.docx VIP
- 《拍手歌》优秀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