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障碍分析和总结.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进食障碍

一、简介

(1)进食障碍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两大综合症(也包括其他的比如反刍障碍,异食癖)。(2)两者都以严重异常的进食态度及行为为特征。(3)主要发病于:青春期的过重少女或那些认为自己过重的少女(神经性厌食症发病高峰期14-19岁,贪食症发病高峰期15-21岁)。(4)害怕发胖和对体型、体重的歪曲认识与期望是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共同的重要心理病理特点。

二、临床表现

(一)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nervosa,AN)1、案例:p285

神经性厌食症的核心症状是:对肥胖的强烈恐惧以及对苗条的狂热追求。

一般是先开始节食,然后逐步发展成对苗条的迫切性关注。神经性厌食症病人通常也会选择过度运动,通过严格地限制和热量摄入同时采取消耗热量的行为,使体重显著地降低。

案例中,该患者是在高考失败的情况下出现相关症状的。这与此类病人自我评价低,转而关注体型和体重的情况相关

2、DSM-IV将神经性厌食症分为两种亚型:

限制性:只通过节食以减少热量摄入,他们严格限制吃入食物的数量,并且控制摄入的热量;

暴食-泻出型:要依赖泻出以限制热量摄入。通常用到的泻出方法包括:自我引吐,滥用泻药、利尿剂等。

3、DSM-IV对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标准

拒绝维持自己的体重在最低的正常体重水平或以上,体重下降或生长期不能达到应有的体重增加,从而导致体重持续低于标准体重的85%。(但通常神经性厌食症病人来求诊时,平均低于标准体重25%-30%)

尽管体重已经低于标准体重的下限,仍然极度害怕体重增加。

神经性厌食症与神经性贪食症病人都有一种对增重及失去饮食控制的病态恐惧。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人,永远不会满意于自己减轻的体重。如果每天保持同一个体重或增加一点点体重,都可能导致他们强烈的惊恐、焦虑、抑郁,只有联系每天的体重减轻才能让他们满意。

对体重或体型的歪曲知觉;体重或体型状况在自我评价中有过分的影响作用;否认目前低体重的危害性。

比如一个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女孩,在别人眼中是一个憔悴、病态、极度瘦弱的女孩,而他自己却自视为一个身体的某些部位仍需要继续减肥的女孩,并否认自己有任何问题。

4、其它问题

芭蕾舞演员等对提醒要求较高的群体,有特标高风险罹患此症。

一般神经性厌食症病人不会主动求医,因为它们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不正常。

神经性厌食症非常难以治愈,甚至会危及生命。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15-24岁女性,

其死亡率是人群中同龄女性的12倍,死亡通常是由于接导致的胜利后果引发的,也可能是有意图的自杀行为。

(二)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nervosa,BN)

1、神经性贪食症与神经性厌食症相比,发病年领略晚,患病率更高。贪食症的某些特征与厌食症相似,如对于肥胖的恐惧和自我评价过分手到形体、体重得影响。

案例:p288

2、DSM-IV对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A、进食数量:在分段的一个短时间内(比如2小时),吃下大量的食物,

数量明显过于大部分人在相同时间和相同情境下的食量;B、进食行为是不能控制的:在进食过程中有时空的感觉,如感到想停下来不吃很困难,或无法控制吃什么、吃多少。

DSM-IV中,将神经性贪食症分为两种:

泻出型:自我引吐,滥用泻药、利尿剂等(与贪食症病人不同在于:厌食症病人吃相对较少东西就会泻出。)约占80%,并有比非泻出行更严重的病态心理,如更频繁的暴食现象、更高抑郁等。

非泻出型:可能会过度运动或禁食,但不会采取导泻行为。

暴食和不适当的补偿行为至少平均每周发生两次,持续3个月。

自我评价过分手到形体和体重的影响。

将对自己的评价或自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体重和体型。

3、贪食症一般始于因为追求苗条而开始的节食行为。在早期阶段,个体节食并吃低热量食物。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

(三)反刍障碍和异食癖

1、反刍障碍(ruminationdisorder)

反刍现象在那些反刍动物身上很普遍,比如牛和鹿,在人身上出现就是不正常了。病人会在吃完饭后将吃下去的少量食物返回嘴中咀嚼,大多数患者认为这一过程对它们有抚慰的作用。有人报告说通过在胃里“浸泡”一段时间以后,食物的味道变得更好了(=_=!)。反刍在DSM-1V中被归为幼年、童年、青少年时期出现的一种障碍,在智力落后的成年人中患病率约10%。

2、异食癖(pica)

异食癖的突出表现是重复地吃一些没有营养的东西,多发生于婴幼儿以及智力落后或痴呆的个体身上。这些人通常会吃涂料、石膏、绳子、头发、布料,大一点的孩子会吃动物粪便、沙砾、昆虫、树叶、鹅卵石。

有关异食癖的成因目前还不清楚,有观点认为它是由于体内某些矿物不足所致;而心理社会因素,如压力,也有很大的作用。

文档评论(0)

mph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谭台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CY11Y3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