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集体资产流失、侵害群众利益反面典型案例剖析材料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案为镜,可以正风纪。利用反
面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是推动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的有力
抓手。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农民的带头人,本应当在发展集体经
济、带领群众致富的道路上多动脑筋,多作贡献,多干实事。
但是,在一些村庄,一些基层干部宗旨意识淡漠,一心向“钱”
看,把集体资金和财产当成无人看管的“大蛋糕”,利用职权
侵占村集体资产、资金,截留钱款,严重背离党的宗旨、败坏
党的形象,必须受到严肃处理。希望通过反面案例加以警示,
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能引以为戒,严守纪律,共同营造风清
气正的干部环境。
一、案件情况
2020年至2022年,XXX在担任XXX期间,利用职务便利,
侵占村集体土地承包费23000元;2020年10月,未经村两委集
体研究,私自将村南2亩地承包且未签订承包合同,违规一次
性收取30年承包费现金17000元,一直未将该笔收入下入村集
体账,而是用于个人花费。2021年6月,私自将村后街西头18
亩地承包给村民,收取承包费4800元,但一直未将该笔承包费
下入村集体账,而是用于个人住院花费等日常支出。
2023年11月,XXX受到开除党籍处分,责令退赔违纪所
得。
二、案例剖析
XXX身为党员领导干部,丧失理想信念,背离为人民服务
的初心使命,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党、国家、人民之上。深陷迂
腐漩涡,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谋私利。法治意识薄弱,无视中
央八项规定和国家法律法规,贪欲膨胀、心无戒惧。该案例是
典型的“小官”犯错,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啃食的是基层群
众最直接、最切身的利益,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
形象、腐蚀党的执政根基,危害不容小觑。
这上进心严重违纪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警示意义,其
典型性在于该案暴露了农村干部管理、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严
重问题,主要表现为个别基层党员干部利用干群信息不对称、
农村集体“三资”底数不清、公开工作流于形式等因素,通过
各种手段明目张胆地骗取、侵吞国家补助资金和集体财产。其
警示意义在于通过这个鲜活的案例,党员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
权力是把“双刃剑”,对待权力,既要分清公与私,又要理顺
权与责,对权力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一定要防微杜渐,
坚守底线,谨防思想蜕变,如果将手里的权力变为个人谋取私
利的工具,无论是谁,最终必将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乡村治理明确了村干部的重要作用,使其在一定范围内代替
乡镇党委政府行使基层管理权,但一定程度上也为部分村干部腐
败提供了违纪土壤。现实中村干部腐败现象多发易发,既有法规、
制度的缺陷,又有村干部自身角色迷失的成分;既是村民自治能
力不足的真实反映,又是基层政府监督管理偏松偏软的必然结果。
一是职责发挥冲突。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现
行村干部的管理模式是非职业化的,村干部并非“干部”,其不属
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和晋升权利。现实
中,由于村干部仅有补贴式工资,且工资收入低,村干部只把村务
管理当作副业来做,主业还是家庭经营,发家致富是其主要追求。
从村干部的职责发挥角度来看,现行体制下,我国村干部在乡村
治理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政府在农村推行政策执行的“代理
人”,又是农民自主管理农村事务的“带头人”。在乡村治理的
框架下,虽然村干部是村民选举出的民主自治的管理者,但在农
村民主自治中已几乎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其身份过多地转移为政
府的农村工作落实者。村干部非职业化管理与其职责发挥公职
化的冲突一方面降低了村干部在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工作积
极性,另一方面则激发了其弥补其他收入差距,寻求不法收入的
热情。同时,由于没有实行职业化管理,在法律层面上村干部与乡
镇干部也并非必然的上下级关系,乡镇干部对其一般采取拉拢的
手段,靠打“感情牌”开展工作,缺乏必要的行为约束,这在一定程
度上助长了村干部在乡村治理中的腐败行为。
二是规范村干部职务行为的相关法律缺位。现行的反腐法
律制度对村干部的规范存在模糊之处,村干部主体身份在法律上
界定不明,加大了对其查处的难度。现行法律体系中,村干部并非
国家政权机构的一级形式,没有相应的法定行政管理职权,有的
只是村民自治方面的职权定位。由于村干部并非严格意义上的
干部,故我国《公务员法》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并不适用,当前
我国明确针对村干部职务犯罪的惩处法律尚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