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防治笔记解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禽病防治

※禽病分类

传染病:病毒病、细菌病、支原体病(霉形体病)、真菌病。此外,还有寄生虫病,以及普通病(营养代谢病、中毒病及其他病)。

一、传染病的概念: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二、传染病的特征

1、由病原微生物引起

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

4、感染者可以产生特异性反应

5、耐过者获得特异性免疫三、传染病发生具备的条件

1、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数量和毒力

2、病原微生物入侵易感禽的环境

3、有对该传染病易感的禽四、传染病的诊断方法

问诊→症状检查→病理剖检→微生物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动物试验→结论。

五、禽病流行的特点

1、传染病多发混合感染,很少单一病发生。

2、细菌耐药性增强。

3、病毒病有的毒株变异,难以用传统疫苗预防。

4、老病新变化,新病型,非典型性表现。

5、新病不断出现。

6、免疫抑制病多发。

禽病预防的综合措施

1、生物安全体系建立,降低环境污染

2、控制免疫抑制病,避免免疫失败

3、科学的免疫和定期检测,消除易感禽

养禽场的选址

远离:居民区、畜禽场、畜禽屠宰场、畜禽产品加工厂、垃圾场。

必需条件:1.地势较高,气候干燥 2.便于排水通风,供电有保障 3.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禽场的布局

1、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

2、净道与污道分离

3、远离垃圾、粪便、病死禽

消毒

1、进场前消毒

2、养禽场门口、生产区入口、禽舍门口消毒

3、外来人员消毒

4、饲养人员消毒

5、日常舍外环境消毒

6、舍内带禽消毒

饲养管理

1.全进全出 2.饲料全价卫生 3.饮水洁净无毒 4.防串舍(人员、物品) 5.温度、湿度、密度、空气

药物种类:抗应激类(Vc)、、抗菌药物(抗生素)、提高机体抵抗力(维生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电解质

免疫接种

免疫程序合理、免疫操作规范、定期免疫检测、疫区紧急免疫

禽病控制

一类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时,首先上报,采取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措施,并不得对发病禽采取治疗措施。

二、三类疫病可参照一类疫病的应用措施适当药物作一定控制。消除病因,对症治疗。

新城疫

新城疫病毒→一个血清型,副粘病毒I型

毒力分型:强毒型(速发)、中毒型、弱毒型有血凝活性能被特异性抗体抑制→HI、HA。

1、易感禽:鸡、鹅、鸽、火鸡、鹌鹑、鹦鹉、鸵鸟

2、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未发现垂直传播)

3、发病率及死亡率:根据体况、免疫效果、毒株毒力决定

4、日龄:根据母源抗体高低

5、季节:一年四季均发

6、发病原因:A.毒株毒力变异B.疫苗质量C.母源抗体干扰D.免疫程序不合理E.免疫操作失误F.免疫抑制疾病G.管理不当应激

※7、临床症状典型新城疫

呼吸症状:呼吸困难,冠发绀,有叫声口腔:嘴角流出黏液,作甩头吞咽动作

嗉囊:挤压有酸臭液体,倒提口腔流出酸臭液体神经症状:扭头,仰头,震颤,转圈,翅腿麻痹产蛋禽:产蛋下降或停产,蛋质量下降

粪便:黄绿色

非典型新城疫

呼吸道症状:轻微

神经症状:受到惊吓明显,反复发作

产蛋禽:产蛋下降20%~50%,蛋质量下降,20

天后慢慢回升,但不完全恢复。

※病理变化(典型新城疫)

⑴喉头,气管粘膜充血、出血,内有黏液

⑵腺胃乳头出血,肌肉角质膜下出血或溃疡,腺胃与食道、两胃交界处出血或溃疡,有的腺胃外观呈花斑状或网络状。

⑶小肠黏膜出血斑点,肠黏膜上三点有岛屿状或枣核状坏死或溃疡。

⑷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坏死或溃疡

⑸直肠、泄殖腔出血

⑹卵泡:充血、出血,变形、易破裂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⑺心冠脂肪等部位有出血

⑻有的病例脑膜充血、出血非典型新城疫

⑴气管环状出血

⑵肠道:三点位置有的病例突起

⑶盲肠扁桃体肿胀、充血或轻度出血

⑷腺胃乳头出血少见。

8、诊断

临床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做初步诊断。

实验室诊断:群体抗体检测,病毒分离不鉴定,鸡胚中和实验,动物回归实验。

9、防治

⑴加强饲养管理:消毒剂(亲脂性)

⑵免疫接种:合适的疫苗、合理的程序

⑶发病后控制:A.隔离、封锁、上报B.对发病率低,病情缓慢的群体紧急免疫接种C.应用高免抗体、抗病毒药物等可适当控制。

禽流感(正黏病毒)

一、病原:根据各亚型毒株对禽类致力分为高致病性病毒株:H5、H7(少数)

低致病性病毒株:H9

不致病性病毒株:H1~H16

一定环境下毒株致病力可发生变化:

具有血凝性,能被特异性的抗体所抑制各抗体之间无交叉保护性

二、流行病学

1、易感禽:多种类的家禽和野禽

2、传播途径:呼吸道、眼结膜及损伤皮肤

3、季节:一年四季,气温骤变的季节发病率较高。

4、易综合感染,如大肠杆菌、支原体等三、临床症状

※高致

文档评论(0)

dqy11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海滋实业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DL1JF2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