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危象突变病情观察与护理.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汇报人:XX

2024-01-31

呼吸衰竭危象突变病情观察与护理

CONTENCT

呼吸衰竭概述

危象突变识别与评估

紧急护理措施实施

药物治疗观察与调整

营养支持与康复期管理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

01

呼吸衰竭概述

定义

分类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产生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根据发病急缓、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

包括气道阻塞性病变、肺组织病变、肺血管疾病、胸廓与胸膜腔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

发病原因

年龄、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基础疾病(如慢阻肺、哮喘等)等。

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主要为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引起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发绀、精神神经症状等。

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动脉血气分析等进行诊断。动脉血气分析对呼吸衰竭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失调的类型和程度。

02

危象突变识别与评估

01

02

03

04

呼吸频率变化

血氧饱和度下降

意识状态改变

心率变化

出现烦躁不安、嗜睡、昏迷等,提示病情可能加重。

通过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发现低氧血症。

呼吸急促或缓慢,可能是呼吸衰竭的早期表现。

心率加快或心律失常,可能与呼吸衰竭有关。

动脉血气分析

呼吸功能评估

循环系统评估

器官功能评估

通过动脉血气分析,了解酸碱平衡、氧合状况和二氧化碳潴留程度。

评估呼吸肌力量、胸廓活动度和肺活量等,判断呼吸功能受损程度。

观察血压、心率和心律等,评估循环系统状况。

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平衡等,了解其他器官受累情况。

高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者,风险增加。

感染、创伤、手术、药物使用不当等,均可诱发呼吸衰竭危象突变。

如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不合理、吸痰操作不规范等,可能加重病情。

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以及社会支持不足,可能影响病情稳定。

年龄与基础疾病

诱发因素

治疗与护理不当

心理与社会因素

03

紧急护理措施实施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正确的体位

气道湿化

及时清除口、鼻腔和气道内的分泌物和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采取有利于呼吸的体位,如半卧位、侧卧位等,避免仰卧位导致的舌根后坠和呼吸道梗阻。

对干燥、粘稠的痰液进行湿化处理,以利于痰液的排出。

80%

80%

100%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如鼻导管、面罩等,给予患者足够的氧气支持。

对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机械通气的参数,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氧疗

机械通气

通气参数调整

加强呼吸道管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

预防感染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加强皮肤护理,定期翻身拍背,预防压疮的发生。

预防压疮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预防深静脉血栓

对于已经发生的并发症,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如抗感染、抗凝治疗等,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促进康复。

处理方案

04

药物治疗观察与调整

呼吸兴奋剂

支气管舒张剂

利尿剂

扩张支气管,降低气道阻力,改善通气。需注意观察有无心悸、骨骼肌震颤等不良反应。

减轻肺水肿,降低心脏负荷。需监测电解质平衡及肾功能,以防出现低钾血症、脱水等副作用。

通过刺激呼吸中枢或周围化学感受器,增加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改善通气。需监测血压、心率及呼吸节律变化,以防出现过度兴奋、惊厥等副作用。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个体化原则

逐步调整剂量

联合用药调整

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逐步增加或减少剂量。

在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需根据药物相互作用及患者耐受性调整剂量。

03

02

01

避免药物相互拮抗

如呼吸兴奋剂与镇静剂同时使用,可能降低呼吸兴奋剂的效果。

注意药物协同作用

如利尿剂与强心药同时使用,可增强强心药的效果,但需注意电解质平衡。

谨慎使用新药或特殊药物

对于新药或特殊药物,需充分了解其作用机制、适应症和副作用,谨慎评估风险后使用。

05

营养支持与康复期管理

对患者进行全面营养评估,包括体重、体质指数、膳食摄入情况等,确定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风险。

营养需求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建议,如增加蛋白质摄入、控制脂肪和糖的摄入量等,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饮食调整建议

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饮食摄入情况,根据病情变化和营养需求及时调整饮食计划。

监测与调整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呼吸肌训练、肢体功能锻炼等。

康复训练计划制定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注意训练强度、频率和时间的控制,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文档评论(0)

职教魏老师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