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

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6页,共NUMPAGES16页

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厦门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质量检测

政治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标号;所有题目的答案均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甲辰龙年春晚的主标识以“龘”字为主视觉符号,意在彰扬龙的奋进精神。设计者在传统书法篆刻艺术的基础上对“龘”字进行了“再加工”,让“龘”字的造型酷似一枚芯片——从古老汉字到现代科技,主标识便有了连接古今,融通未来之意。这表明()

①创作者的情感表达是主标识呈现的重要载体

②创作者的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的事物

③创作灵感来源于对不同加工对象的综合联想

④创作过程离不开人类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主标识是创作者的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①说法错误。

②:春晚的主标识以“龘”字为主视觉符号,意在彰扬龙的奋进精神,说明创作者的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的事物,②正确。

③:创作灵感来源于社会实践,而不是联想,③错误。

④:设计者在传统书法篆刻艺术的基础上对“龘”字进行了“再加工”,让“龘”字的造型酷似一枚芯片,这表明创作过程离不开人类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④正确。

故本题选C。

美丽中国建设需要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完成下面小题。

2.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考虑水资源问题,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发展节水产业。通过“四水四定”原则,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四水四定”原则的应用()

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合理规划相关产业发展布局和规模

②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实现用水方案与资源现状有机统一

③将水资源作为刚性约束,从政策出发确定人口的规模上限

④考虑了水环境的承载力,构建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零碳建筑是指零碳排放的建筑物。此类建筑在不消耗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的情况下,全年的能耗全部由场地产生的可再生能源提供,并利用各种手段减少污染产生,回收利用废弃物,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最终达到“零废水、零能耗、零废弃物”的理想状态。实现这一理想状态需要()

①基于人的能源需求,改变事物间的固有联系

②以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

③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减少能源的使用需求

④把握事物的多样联系,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2.A3.D

【解析】

【2题详解】

①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考虑水资源问题,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发展节水产业。通过“四水四定”原则,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四水四定”原则的应用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实现用水方案与资源现状有机统一,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合理规划相关产业发展布局和规模,①②正确。

③:“四水四定”原则的应用是从客观实际出发确定人口的规模上限,不是从政策出发,③错误。

④: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不能构建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律,④错误。

故本题选A。

【3题详解】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改变事物间的固有联系,①说法错误。

③: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人建立的,③说法错误。

②④:达到“零废水、零能耗、零废弃物”的理想状态需要以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需要把握事物的多样联系,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②④正确。

故本题选D。

4.北京营商环境改革从1200多项措施中浓缩出三个“一”精华:“一证”准营,一张综合许可证囊括多种业态经营许可,企业办事不必挨个部门跑;“一事”集成,多个关联事项的审批从“一堆事”变为“一件事”,一次就能办成;“一窗”通办,京津冀三地多项政务服务可跨省办理,同事同标。从哲学角度看,三个“一”举措的目的在于()

①实现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

②优化要素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③把握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突破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整

文档评论(0)

青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小学教育教学,教育辅导教学及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