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VIP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前郭县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题号一二三总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第1–5题每句1分,第6题7分)

1.□□□□,君子好逑。(《关雎》)

2.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

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表达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的

诗句是:□□□□□□□,□□□□□。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

5.《卖炭翁》中描绘卖炭老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6.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家庭,是我们心灵的港湾,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我国有悠久的文明历史,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延

续至今。家国情怀,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不断的精神钮带。从春秋时屈原的忠贞气节到唐代李贺的一心报国,

从宋代岳飞的为国担当到清代龚自珍的心系国家,家国情怀贯穿每个历史时期,是中华民族经历千锤万击依然

挺立的不碣动力。读懂家与国之间的辩证法,我们就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用奋斗托举美好未来,让青春

在为国奉献中绽放璀璨光彩。

(1)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1分)

①______改为______;②______改为______

(2)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2分)

A.比喻B.排比C.拟人D.对比

(3)语段中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家庭,是我们心灵的港湾,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

B.我国有悠久的文明历史,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

C.家国情怀,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不断的精神钮带。

D.读懂家与国之间的辩证法,我们就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

(4)根据对联的要求,选出两句组成一副能够体现家国情怀的对联()(2分)

①一身报国有万死②但愿苍生俱饱暖③两行清泪为思亲

④臣心一片磁针石⑤一寸丹心图报国⑥双鬓向人无再青

A.①③B.②④C.⑤③D.①⑥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

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7.本文作者是唐朝文学家______(人名),世称______。(1分)

8.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B.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

..

C.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D.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策之不以其道

..

9.品味“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10.作者在第三段中对“食马者”这个人物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些描写刻画了一个怎样的“食马者”形象?

(2分)

11.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①②

(郑板桥)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

文档评论(0)

中小学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