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复习课件汇报人:2024-01-24
引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的关系复习方法与技巧练习题与解析contents目录
01引言
回顾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该方针在文艺和科技领域的具体实践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其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加深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理解,掌握其历史背景、内涵和意义。复习目的
复习内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百花齐放”在文艺领域的实践包括各类文艺作品的创作、演出和评论等,如电影、戏剧、音乐、美术等。“百家争鸣”在科技领域的实践包括各种学术观点的提出、讨论和争鸣,以及科学研究的自由探索和创新。该方针的历史意义和影响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推动了科技事业的进步和创新,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02百花齐放
百花齐放,原意指各种花卉同时开放,比喻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文学艺术领域中,百花齐放强调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作品都应该得到尊重和展现。百花齐放是繁荣文化、发展文学艺术的重要方针,也是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创新的重要途径。百花齐放的概念
20世纪50年代,中国文学艺术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推动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文学艺术界出现了众多优秀的作品和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和评论家,如巴金、老舍、曹禺、艾青等。百花齐放的历史背景
代表作品《家》、《春》、《秋》等,以现实主义手法揭示了封建家庭的腐朽和罪恶。巴金代表作品《茶馆》、《四世同堂》等,以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展现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老舍代表作品《雷雨》、《日出》等,以戏剧的形式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面。曹禺代表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等,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爱。艾青百花齐放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03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至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思想正统。010203百家争鸣的概念
周朝进入春秋战国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维护“礼法”的传统秩序崩溃。诸侯国王对人才渴求,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和统治阶级的支持。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百家争鸣”现象是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阶级斗争激烈、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变革应运而生的。思想文化繁荣。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社会制度大变革的时期,而且也是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和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出现了。“士”阶层活跃和受重视。各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思想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