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五段:你在信中说,怀疑我有疑忌自己(是否做错的)心思,这没有别的,害怕责备别人太过分,以博取忠直的名声。现在回想这些,自己决定不再有怀疑自己的(做法)。然而你又说我对朋友不了解,这似乎不明白我的内心。当时,给高若讷写信的时候,已经知道他不是个君子,在极其愤怒的情况下发作而痛切地责备他,并不是把他当朋友们来对待的。他所伏特加丑事哪里值得惊讶?一路行来,很有人对我获罪感到意外,并加以劝慰的人,这些人都是不了解我啊。你又说我(获罪)对不起母亲的养育之恩,这话就不对了,获罪即使死了,也不算对不起亲人,这种观点要见到你后才能详细地给你解说。
思考:欧阳修在信中主要是解答尹师鲁疑问,但解答疑问一直到哪一段才出现。——第5段那么开头那一大段文字主要写什么?——叙家常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4)叙述二人别后情形;第二部分(5-8)推心置腹谈自己被贬后的思想。第六段:宋朝五六十年来,天生这些人,明哲保身,谨小慎微,生活在世上,互相学习形成官僚作风。突然看到我们这些人作正直的事,下层到做饭的老妪(yù),也感到惊讶,互相议论。他们不知道古人常常做这样的事,考虑说的是否恰当罢了。也有人很是赞叹敢说真话的人,这也是少见多怪的人。慨叹当代人看不到过去这样的事时间长了!古代的极刑,都是斩杀人的东西,但有的人宁死也不失去正义,那么,他前去就刑,把极刑看得与赴宴睡觉一样。有正直的君子,见到就死刑的人,明白他应当这样,也不十分赞叹。史书上记载这些人的原因,大概只是想警戒后代愚昧怯懦的人,让后人明白人生有应当去死而不应逃避的事情,并不是把它当作奇特的事而让人感到惊讶。庆幸现在用刑十分仁慈,没有这样的极刑,假如真有而且又有一个人受刑,不知道当代的人会做出什么样惊骇的样子。那么,我们也自然闭口不会做以前直言而谏的事了。住在清闭幽僻的地方,每天只知道提升自己的道德罢了。这些事情本不必说,但你的信中有说我疑忌自己所做过事的话,有必要让你知道我是怎样对待那件事的,所以,大概给你说说。
第七段:安道与我在楚州的时候,谈及人生祸福之事十分详细,安道也认为是这样。等到到达夷陵府写出,这之后,他才明白我对待人生祸福的态度。又常常与安道说,经常看到前代有名的人物,当他谈论世事的时候,慷慨激昂不怕牺牲,真的像明白正义的人,等到到了发配的地方,就伤心埋怨叹息,有把忍受不了困苦忧愁写在文章中,他们心中的欢喜悲愁与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即使像韩愈也不免受此影响,我用这事告诫安道千万不要写悲伤的文章。你看到我这话,我对待被贬之事的态度就可以明白了。近代人也有因为上书言事被贬职的,然而,有的人孤傲放荡狂放沉迷酒中,自称以大事为自负,不拘小节。所以,和你分别时,勉励自己更加谨慎做好本职工作,不酗(xù)酒。这事我现在还遵守诺言。咽喉疾病自从出了京城就好了,到现在不曾饮酒。到任后勤于政事,来惩罚自己在洛阳时的懒散。
第八段:夷陵有一条路,只须几天就可以到达郢州,能够靠仆人来来往往。秋天天气寒冷,千万要保重身体。不一一说了。欧阳修叩首。学习第二部分1、朗读第5段,其他同学思考:本段中作者回答尹师鲁的几个疑问?各反映出作者什么态度?其核心内容是什么?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也”二疑欧阳修“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三疑欧阳修“非忘亲”——“此又非也”、“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核心内容:在于解释自己并非“暗于朋友”,所作所为理智冷静,立场坚定,态度鲜明。1、对于尹师鲁对作者与高若讷关系的误解,作者怎样予以解释的?当与高书时,盖已知其非君子,发于极愤而切责之,非以朋友待之也。2、对于四人被贬,而招致的众口议论,作者怎样看待?五六十年来,天生此辈,沉默畏慎,布在世间,相师成风。可引用原文来回答:3、临别前,尹鲁曾怎样嘱托作者?作者又是怎样做的?益慎职,无饮酒。至今不曾饮酒,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4、欧阳修是怎样看待自己被贬的?“得罪虽死,不为忘亲”,虽被贬,也须“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告诫他的志同道合者不要仿效那些“被贬者”。他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至今不曾饮酒”,抱着既不悲观也不放纵自己的态度,还勉励同志“慎勿作戚戚之文”,要振作精神,充满积极向上的气概。欧阳修的这封信是答复尹洙询问的,把言事得罪朝廷视为固然,不以迁谪之情萦怀。在贬所勤官慎职,不作穷愁的文字,更凸现了泰然的心境。全文行文朴实,如同叙家常一般,充满着漫馨和理解,对于同遭贬谪的朋友而言,这便是最好的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