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团体标准《桂青种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征
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项目来源
根据《广西茶业协会关于下达2024年第一批团体标准制修
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茶协字[2024]第02号)文件精神,由广
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
究所、广西绿异茶树良种研究院、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广西
梧州芙叶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八桂凌云茶业有限公司、广西
隆盛源茶业有限公司、三江侗族自治县仙池茶业有限公司、灵山
县石匝山茶场、昭平县象棋山茶叶有限公司、广西金秀瑶族自治
县大瑶山天然植物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的团体标准《桂
青种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
二、项目背景及目的意义
六堡茶属于黑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从采摘到产品包装完成需经过严谨的制作流程,主
要流程包括采摘、初制、复制、精制、睬置陈化以及包装。首先,
六堡茶采摘为茶农手工完成,标准为成熟新梢的一芽二三叶或一
芽三四叶。其次,六堡茶初制从鲜叶--+杀青--+初揉--+堆闷--+复揉
-于燥,杀青锅温为160°C,先闷炒后扬炒,嫩叶多扬炒,老叶多
闷炒,以叶质柔软,茶梗不断,叶色转为暗绿色为标准。然后进
行初揉成条索,初揉结束后进行堆闷,待温度降至30°C时复揉,
紧成条索后进行于燥,使茶叶含水量低于15%,制成毛茶。复制
过程从毛茶-筛选-摘梗-堆码-发酵-烘干一蒸熟,将毛茶通
过筛分揉捻整形,摘梗,按照品质和等级进行分拣,之后将揉好
的茶蚽进行堆码发酵,这是六堡茶色、香、味的关键工序。精制
过程先进行冷发酵,增加初茶含水量到达12%,补充初制发酵不
足,渥堆适度茶叶经蒸汽蒸软,堆码20~30天,由于茶多酚的非
酶氧化作用,茶黄素、茶红素等有色物质不断增多,使其色、香、
味更浓,达到六堡茶独特的品质风格。最后,将茶叶放置在相对
湿度在75%~90%、温度在23°C~28°C的环境中陈化,陈化时
间不少于180天,以达到六堡茶红、浓、醇、陈的品质特点。
以桂青毛茶加工而成的六堡茶就称为桂青种六堡茶,与之对
应的茶树品种则被习惯性的称为'桂青种'。据文献记载,'桂青
种'是广西地方茶树群体品种,主要分布在钦州和梧州地区,该
品种在历史上曾经用来加工六堡茶。桂青种六堡茶是以'桂青种'
茶树品种为原料加工制作而成的产品,随着六堡茶被越来越多消
费者认可,桂青种六堡茶因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和独特的品质风味
特征更是成为了六堡茶明星产品。
上个世纪50年代80年代,内地出口到港澳的六堡茶满足不
了需求,很多香港客商也会从内地收购广西青毛茶(桂青)在香港
加工制作六堡茶。1990年3月编印的《广西对外经贸志茶叶进出
口分志》记载,广西仅有极少量绿茶出口,主要品类有大叶青、
桂青,桂平西山茶、凌云白毫茶和桂林毛尖。桂青是以中小叶种
一芽二三叶或者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单片叶为原料,经杀青,揉
捻、解块筛分、头子茶复揉、烘于而成的毛茶。毛茶经整形、分
级等精制加工而成成品茶。其外形条索紧细,一二级有锋苗,色
泽墨绿;内质香气鲜纯,汤色黄或者黄明,滋味醇和,叶底黄或者
深黄。过去多以原茶出口,现用于加工六堡茶或者陈茶出口。
当下,茶品牌种类繁多,同质化严重,受众单一,影响六堡
茶的大规模推广,通过六堡茶的研究与开发,增加六堡茶品类,
对提高效益,茶农增收,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同时,通
过六堡茶加工工艺的创新研究,丰富我国茶叶加工理论,为我国
茶类研究发展提供示范和科学依据。通过制定团体标准《桂青种
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以标准为抓手,统一规范桂青种六堡茶加
工过程等内容,用标准化和规范化将更好的确保桂青种六堡茶产
品质量,对持续提升广西六堡茶的加工质量安全,打造广西六堡
茶区域品牌,推动广西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
有重要意义。
三、标准编制过程
(一)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
团体标准《桂青种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项目任务下达后,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组织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
制定了标准编写方案,明确任务职责,确定工作技术路线,开展
标准研制工作,具体标准编制工作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
究所、广西绿异茶树良种研究院、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广西
梧州芙叶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八桂凌云茶业有限公司、广西
隆盛源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