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关于手部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第1页,课件共2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足背组织间血管瘤第2页,课件共2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肾内血管瘤第3页,课件共2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病理和分型1.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2.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生是血管瘤最具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也是血管瘤发生的实质。第4页,课件共2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病理切片HE染色第5页,课件共2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血管瘤按其临床表现及组织学特征一般可分为毛细血管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其中以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较常见。第6页,课件共2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肌肉内血管瘤病理图片第7页,课件共2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血管瘤发生机制研究的几个方面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殖是血管瘤发生的基础。1.低氧环境刺激原始胚胎内皮细胞激活,转变为血管瘤。2.肥大细胞释放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双重调节血管瘤生长。3.细胞因子如VEGF等表达异常。4.基因突变。5.雌激素可刺激血管瘤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第8页,课件共2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临床表现和治疗1.毛细血管瘤出生后发现皮肤红点或小红斑,逐渐增大、红色加深、鲜红,并隆起。如果为错构瘤,1年内可停止生长或消退。如增大速度超过婴儿发育比例,则为真性肿瘤。瘤体境界分明,压之可稍褪色,放手后恢复或不褪色。第9页,课件共2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0页,课件共2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治疗方法包括:激光和液氮冷冻治疗。放射性核素照射和敷贴。干扰素等生物疗法诱导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手术切除。第11页,课件共2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1表面为蓝色或紫红色的肿物。2肿物呈可压缩性,其大小可变。3可发生于手部任何部位和组织中,多生长在皮下组织,也可以在肌肉、骨等组织内。4常表现为较稳定和缓慢的发展过程。辅助检查:超声。表现多为内部呈网格状或蜂窝状,可夹杂小片状无回声区,有血流回声。X线片。血管造影。MRI。穿刺抽吸。第12页,课件共2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3页,课件共26页,创作于2023年2月X线检查第14页,课件共26页,创作于2023年2月MRI大鱼际血管瘤第15页,课件共26页,创作于2023年2月MRI大鱼际血管瘤第16页,课件共2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临床表现不一,导致治疗、预后相差悬殊。1.皮下海绵状血管瘤可使局部轻微隆起,皮肤正常,或有毛细血管扩张,或呈青紫色。2.肿块质地柔软而有弹性,具有压缩性,体位试验阳性,内可触及钙化结节(静脉石)、或伴触痛。3.边界清楚的皮下血管瘤切除较易,复发几率小。第17页,课件共2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8页,课件共2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血管瘤侵及范围较广,可侵及神经、骨质等。无明确界限。外观大小往往与实际不符。实际大小远大于外观大小。可有明显的功能障碍。常见的是肢体不适和疲劳感。肌肉海绵状血管瘤常使肌肉肥大、下垂,活动时有发胀感。第19页,课件共26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