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3
试析北京南堂的建立及其历史地位
[摘要]北京南堂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堂,从建立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存在见证了天主教在中国发展的历程,是中西文化沟通的窗口,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北京;南堂;天主教
北京南堂又称宣武门教堂,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其自建立之后又经历了首次扩建和二次重建,是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主要回顾北京南堂的建立、扩建及重建的过程,论述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1南堂的建立、扩建和重建
1.1南堂的建立
回顾南堂的历史,要从天主教传入中国开始。1582年(万历十年)利玛窦应召前往中国传教,8月7日到澳门,1584年获准与罗明坚神甫入居广东肇庆,由此开始进中国内地传教,之后不久利玛窦认识到,“假使我们不能在南北两京,到皇宫里,对着皇上宣讲福音,设法求得他的许可,至少允许我们在中国境内自由传教,那么,将来传教要得不到保障,也就甚不能成就”,“假使我们求得了这种许可,便可以在短时期内,有几百万人归化圣教”,基于这种认识,利玛窦想方设法试图进入北京。当时主管中国和日本教区的视察员范礼安也看到,“除非有某个人被皇帝欣然接受,否则长期居留在中国就没有任何保证”,因此他要求利玛窦“尽一切努力在北京开辟一个居留点”,基于这种种认识,1598年9月利玛窦第一次到达北京。但当时中国仍和日本交战,北京气氛紧张,对来华的外国人疑惧很大。利玛窦在北京停留了一个月,无法觐见万历皇帝,被迫南返。直到1601年1月8日(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五日)神宗批复给马堂关于利玛窦一行入京进贡的奏疏道:“方物解进,玛窦伴送入京”。公元1601年1月24日,承担着沙勿略、范礼安、罗明坚等几代传教士梦想的利玛窦一行终于带着他们的贡品第二次进入北京。
到北京之初,他们在“城厢的一座太监的府邸里下榻”,他们的贡品由宦官马堂呈送进紫禁城。万历皇帝对他们进奉的自鸣钟爱不释手,并准利玛窦等人住在京城,允许他们在北京城租赁住房。利玛窦致信罗马教廷:“(皇上)恩准我与四同伴居留京师……在中国获此特恩,颇不容易。而这特恩为我等传教事业非常有利。因为蒙准居住北京,获得皇上恩赐生活费一事,在中国社会中甚受重视……有诵经及行动的自由。”在北京的最初五年,他们一直住在租赁房子,“搬家很花钱,又找不到一个合适修建教堂的地方……手头又没有资金可以购买一所大的房子……”
直到1605年8月,利玛窦神甫“听说有一所房子出售,地点很合适,几乎是在城区的中心,面积很大,价钱合理……几个朋友被请来商量……还凑足了进行这笔交易的钱。8月27日,神甫们迁入他们的新居。他们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一间漂亮宽阔的礼拜堂……后来又加盖了三间房作为顶层,底层也增盖了三间”。自此,他们在北京建立了第一所正式的教堂——南堂。从此他们有了固定居所,在北京的传教中心终于建立起来,在1608年8月22日利玛窦神甫给总会长阿桂委瓦神甫的信中写道“我们新近购置这所宅院,靠近顺城门,大小房间四十,十分宽敞,方便接见客人,”喜悦之情尽显。
1.2南堂首次扩建
自南堂建立后,利玛窦一行的传教事业发展很快,来南堂参观的人还有教士内部人数都不断增加,于是计划扩建南堂,扩建之资主要来自教友捐助,熊三拔在一信中提到:“李氏(李之藻)曾立有遗嘱,给利氏捐白银四十两,以建筑北京圣堂之用,不久前还捐献过十两,他为教友们立了好榜样,圣堂得以兴建。原来的太小,是坐落于房舍之中。利神甫委托我负责建筑工程,托天主之福,用了二十天工夫,把主要的部分建妥,相当美观。”南堂顺利扩建,经过这次扩建,南堂有了礼拜堂。对于这个时期的南堂,《帝京景物略》记载:“邸左建天主堂,堂制狭长,上如覆幔,傍绮疏,藻绘诡异,其国藻也。供耶稣像其上……”
南堂这次扩建后的规模持续了40年,在此之间,南堂经历了南京教案爆发,波及北京,在京耶稣会士俱归澳门,南堂被封禁。直到1629年徐光启授命主持开局修历,举荐一些传教士辅助修历,南堂又成为传教士住所。1630年,汤若望在徐光启的举荐下被调进京城,任职历局,1640年成为北京耶稣会传教区的区长。明清交替,汤若望坚守南堂。
1.3二次重建至今
1650年,汤若望在顺治皇帝和孝庄皇太后支持下扩建南堂。顺治帝又赐给汤若望一块空地,准建天主堂,并赐银一千万两作为建堂之资:“上赐汤若望宣武门内天主堂侧隙地一方,以资重建圣堂。孝庄皇太后颁赐银两。亲王官绅等宜相率捐助。若望遂鸠工兴建。”新建教堂为典型巴洛克式样建筑,“大教堂之旁,又建一座小教堂,专供妇女会聚学习教义之用”。
这次重建历时两年,汤若望曾撰写中、拉两种文字《建堂碑记》刻于大门门额上的大理石以记录重建工程。顺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