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VIP

1.2《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教学资料(统编必修下册)

PAGE

PAGE1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及其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

2.积累掌握课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3.梳理孟子阐述观点的思路。

4.领会孟子耐心细致的说理态度和巧妙灵活的论辩方法

【学习重点】

1.积累掌握课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2.梳理孟子阐述观点的思路

【学习难点】

领会孟子耐心细致的说理态度和巧妙灵活的论辩方法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及其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

2.通读课文,疏通第一部分文意,积累掌握字词。

3.梳理孟子阐述观点的思路。

【预习检查】

一、给加点字注音

觳觫(húsù)胡龁(hé)彼恶(wū)知之

褊(biǎn)小忖度(cǔnduó)便嬖(piánbì)

莅(lì)商贾(gǔ)惛(hūn)赡(shàn)

二、文化常识

①寡人:寡德之人,意为“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谦称。

②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

③四夷:四方的少数民族,东夷、南蛮、北狄、西戎

④四书:《孟子》《大学》《中庸》《论语》

⑤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周代称庠,殷代称序。

识作者、知背景

1.作者介绍

姓名:孟子,名轲

生卒:约前372—前289

籍贯: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城)

身份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在儒家学派中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

思想主张

孟子继承孔子的学说,提出“仁政”口号,兼言仁与义。他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功夫,成为宋代理学心性说之本。

代表作品

《孟子》共七章,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分为上下两篇。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孟子》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

代表作品

到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2.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列强纷争,以征伐为能事,各诸侯国君都在野心勃勃地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于是就出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的惨烈场面,致使广大人民“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过着苦难的生活。齐国在东方诸侯国中又号称强国,齐宣王子承父业,野心勃勃,在稷下广置学宫,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也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于是,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询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了他“发政施仁”,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

四、解题

“齐桓”指的是齐桓公,“晋文”指的是晋文公,他们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事”指的是用武力争霸于诸侯的事业。他们实行的是“霸道”,文中齐宣王以此为话题,而孟子转移了话题,谈论“王道”才是正道,“霸道”是不可行的。

任务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14段)

一、掌握文言知识并概括层意

1.解释加点字词

①仲尼之徒(某一类人)无道桓文之事者

②保民(安民,养民)而王,莫之能御(阻挡)也

③牛何之(往)

④吾不忍其觳觫(形容恐惧战栗的样子)

⑤舍(释放)之

⑥以羊易(替换)之

⑦不识有诸(“之乎”的合音)

⑧百姓皆以王为爱(吝惜,舍不得)也

⑨王无异(对……感到奇怪)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⑩彼(他们)恶(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知之?

?诚(的确)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狭小)

?是以君子远庖厨(厨房)也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译文:大王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用小牲畜去换大牲畜,他们怎么知道呢?

第一部分(第1—14段):指出齐桓、晋文之事不足道,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

任务二:分析文章“以羊易牛”衅钟的事例,领会孟子的辩论智慧

1.齐宣王如何解释他“以羊易牛”衅钟做法的理由?

【参考答案】齐宣王说他这样做的原因是见到牛临死时恐惧发抖的样子,像没有犯罪的人被押往刑场处死而产生不忍之心,故用羊替牛衅钟。

2.齐国百姓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参考答案】齐国百姓认为宣王“以羊易牛”是出于吝啬,因为这样做是以小换大。

3.孟子又是怎样看待此事的?

【参考答案】孟子认为齐宣王“以羊易牛”不是出于吝啬,而是出于不忍之心。由于齐宣王见牛未见羊,才会令人以羊易牛,他根本没有考虑到两者大小的不同。如果他见到羊恐惧发抖的样子,也会以他物代替羊的。

4.在与齐宣王交谈的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