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C5特性
C5主要指石油产品中含有五个碳原子的烃类混合物,因其密度小,辛烷值高,在汽油调合原料中性比价较高
C5又名碳五即戊烷,化学式C5H12,烷烃中的第五个成员。碳五有3种同
分异构体:正戊烷(沸点36°C)、异戊烷(系统命名法为“2-甲基丁烷”,沸点28°C)和新戊烷(系统命名法为“2,2-二甲基丙烷”,沸点10°C),“C5”通常指正戊烷,即其直链异构体。
C5又名碳五即戊烷,化学式C5H12,烷烃中的第五个成员。碳五有3种同分异构体:正戊烷(沸点36°C)、异戊烷(系统命名法为“2-甲基丁烷”,沸点28°C)和新戊烷(系统命名法为“2,2-二甲基丙烷”,沸点10°C),“C5”通常指正戊烷,即其直链异构体。
正戊烷
分子结构: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分子为非极性分子。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微弱的薄荷香味。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途:用作溶剂,制造人造冰、麻醉剂,合成戊醇、异戊烷等。
健康危害:高浓度可引起眼与呼吸道粘膜轻度刺激症状和麻醉状态,甚至意识丧失。慢性作用为眼和呼吸道的轻度刺激。可引起轻度皮炎。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也作溶剂。
健康危害:主要有麻醉及轻度刺激作用。可引起眼和呼吸道的刺激症状,重者有麻醉症状,甚至意识丧失。慢性影响:眼和呼吸道的轻度刺激。皮肤长期接触可发生轻度皮炎。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
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新戊烷
无色气体或极易挥发的液体;蒸汽压146.63kPa;闪点-7℃;熔点-19.5℃;沸点9.5℃;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等;密度:相对密度(水=1)0.59;相对密度(空气=1)2.48;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4(易燃液体);主要用途:是汽油的主要成分
对环境的影响
编辑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高浓度可引起眼与呼吸道粘膜轻度刺激症状和麻醉症状,重者意识丧失。长期接触可致轻度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C380g/m3×2小时(大鼠吸入);大鼠吸入270g/m3×2小时,侧
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吸入25.2、116、332、800mg/m3×117日,未见
中毒反应。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编辑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是气体,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或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如无危险,就地燃烧,同时喷雾状水使周围冷却,以防其它可燃物着火。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若是液体,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