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品读古诗,感受月的浪漫意境 ——部编版初中语文 “月”意象群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VIP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品读古诗,感受月的浪漫意境 ——部编版初中语文 “月”意象群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品读古诗,感受月的浪漫意境——部编版初中语文“月”意象群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品读古诗,感受月的浪漫意境——初中语文“月意象群诗教学设计

【议题及分析】

议题名称:“品读古诗,感受月的浪漫意境”

议题解读:

古诗中意象的把握是情感把握的前提,“月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借“月”这一意象,把握四首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掌握意象的作用,并提升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九年级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比较薄弱,特别是课内外古诗对比阅读时,对于句子的赏析及情感的把握都比较差,希望学生通过群诗的对比学习,能够意识到意象只是诗人传达内心思想的媒介,同一种意象也可以抒发出不同的心境,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所以我设计了“品读古诗群,感受月的浪漫意境的议题,打开同学们心中的诗歌大门。

三位诗人分别是同学们所熟知的李白、杜甫、陶渊明,李白一生放荡不羁,有着豪迈的性情,文采斐然,年轻时第一次离开蜀地,见到开阔的江面,眼前的一切都是新奇的,美好的,站在船上看到的月景更是与以往截然不同,欣喜之意自然就流露了出来;李白一身才华却不受重用,在得知好友刘禹锡被贬的消息时,十分同情同样不受重用的友人,借“月”带去他的忧思;杜甫一生忧国忧民,经历安史之乱后,与亲人分离,既思念自己的亲人,也担忧自己的家乡,只有遥望明月,寄托情感;陶渊明不满于腐朽的现实,辞官归隐,过着田园生活,悠闲惬意的他,笔下的“月是不一样的,传达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选择了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这四首古诗,去探究相同的意象如何表达不同情感,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意象的表达作用及分析手法。

【选文篇目及来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月夜忆舍弟》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科书

《渡荆门送别》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科书

《归园田居》其三课外古诗文

【文本解读】

文本组特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贬的不幸遭遇以后,为好友的不幸遭遇深感同情,又担忧龙标地方偏远,赴任途中恐路途艰险,但两人相隔甚远,对友人的同情和担忧的之情只能够借助明月这一信使传递给好友。

《月夜忆舍弟》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月夜时分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从未见过这样开阔景色的李白,心生喜悦写下阔别家乡所见之景。

《归园田居》其三是陶渊明于公元405年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后所写。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诗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愉悦的心情、归隐的自豪和闲适!

文本与议题关系:

这四首诗都是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陶渊明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借助“月这一意象来抒发当时的情感,有忧愁,有思念,有欣喜,有闲适,同样的月却有着不一样的表达效果,月的浪漫在诗人的文字下变化多端。这就是诗歌中意象的作用。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了解诗歌的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赏析诗句中的意象“月”,感受不一样的月。

3.分析诗歌借月抒发的情感,学习诗人借助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留心身边事物景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赏析诗句中的意象“月,并分析诗歌的情感。

2.分析诗歌借月抒发的情感,学习诗人借助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留心身边事物景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准备工作

01

每位同学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和注释认真阅读四首古诗,结合注释理解作品内容,全班

文档评论(0)

八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