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
汇报人:XXX
XX-XX-XX
目录
contents
药物外渗基本概念与危害
药物外渗风险因素分析
预防措施与建议
药物外渗后处理流程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计划
药物外渗基本概念与危害
01
药物外渗是指药物在输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渗漏到皮下组织中,使注射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红斑等现象。
根据药物性质和外渗严重程度,药物外渗可分为刺激性药物外渗、高渗性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等。
药物外渗分类
药物外渗定义
临床表现
药物外渗后,患者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红斑、水疱、皮肤坏死等症状。
严重程度评估
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量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将药物外渗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中度表现为局部水疱、皮肤发红;重度表现为皮肤坏死、溃疡形成。
对患者影响
药物外渗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并发症风险
严重的药物外渗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通过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药物外渗的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减少患者痛苦
预防药物外渗有助于提高药物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药物外渗的发生,可以降低因处理外渗而产生的额外医疗成本。
降低医疗成本
药物外渗风险因素分析
02
穿刺时未能准确进入血管,导致药液外渗。
穿刺技术不熟练
针头固定不牢
拔针后按压不当
针头在血管内移动,刺破血管壁引起药液外渗。
拔针后未能有效按压针眼,导致血液和药液从针眼处外渗。
03
02
01
03
药物酸碱度不当
过酸或过碱的药物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增加药液外渗的风险。
01
药物刺激性
部分药物对血管刺激性较大,易导致血管壁损伤和药液外渗。
02
药物浓度过高
药物浓度过高时,输液速度过快或血管过细,都可能导致药液外渗。
输液速度过快时,血管内压力增大,易导致药液外渗。
输液速度过快
长时间输液使得血管长时间处于扩张状态,血管通透性增加,药液外渗风险增大。
输液时间过长
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活动过度或不当,可能导致针头移位或刺破血管壁引起药液外渗。
患者活动不当
预防措施与建议
03
选择合适静脉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如中心静脉、外周大静脉等。
先输注刺激性小、渗透压低的药物,再输注刺激性大、渗透压高的药物,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性质,合理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药物外渗。
控制输液速度
对于需要精确控制输液速度和量的患者,建议使用输液泵或注射器进行输注。
使用输液泵或注射器
加强巡视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输液患者的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外渗等异常情况。
观察穿刺部位
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并更换穿刺部位。
询问患者感受
主动询问患者有无疼痛、不适等感觉,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外渗等问题。
药物外渗后处理流程
04
发现药物外渗后,应立即停止输液。
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回抽皮下的药物,避免外渗药物继续输入。
明确外渗药液性质及量,评估外渗部位、面积、药液量及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
01
当刺激性强的药物外渗时,需立即进行局部封闭治疗。
02
封闭药物的选择应根据具体药物而定,常用的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
03
封闭方法:用注射器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进针深度以15—20°为宜,先沿外渗局部的边缘打封闭,进针约1/2针头,先进,然后抽回血,无回血后边退边注射药物,就这样先把外渗区域周边都封闭起来。
冷敷适用于蒽环类药物如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培美曲塞等抗肿瘤药物外渗。局部冷敷可以使血管收缩、组织细胞代谢率下降,可以减少药物外渗的量及正常细胞对外渗药液的吸收。
热敷适用于植物碱类抗癌药物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异长春花碱,长春瑞滨,草酸铂等药物外渗后。局部温热敷可以引起血管扩张,加快外渗药液的吸收、分散和摄取,减轻药物外渗所致皮肤伤害。
药物外渗后,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液的吸收。
抬高的高度应超过心脏水平,以加快血液回流,减少局部肿胀和疼痛。
同时,避免受累部位受压,以免加重肿胀和疼痛。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05
1
2
3
避免在关节、皮肤病变或静脉瓣处穿刺,以减少机械性刺激和损伤。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如透明贴、水胶体敷料等,能够减轻局部压力,降低皮肤坏死风险。
使用预防性敷料
密切观察患者局部感觉、运动功能变化,及时发现神经损伤征象。
及时发现神经损伤
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B6等,促进神经修复和再生。
药物治疗
采用理疗、针灸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教师职称计算机考试题库.pdf
- 建筑工程图集 16J914-1:公用建筑卫生间.pdf VIP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能力提升).docx
-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pptx VIP
-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巩固).docx
- 提高预制箱梁外观一次交验合格率QC小组.pptx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达标题).docx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第3单元 角的度量 第1课时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pptx VIP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带答案(实用).docx
- 父母教育态度的一致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国家开放大学、普通本科毕业生适用).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