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收缩聚酯薄膜包装材料加工工艺简介.docxVIP

热收缩聚酯薄膜包装材料加工工艺简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热收缩聚酯薄膜包装材料加工工艺简介

摘要:本论文简述了热收缩聚酯薄膜包装材料的含义、特点、应用,并详细介绍了其流延拉伸加工成形的流程。热收缩聚酯薄膜包装材料的加工过程包括无定形聚酯切片(APET或PETG)、真空干燥、熔融挤出或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急冷铸片、双向拉伸、冷却、收卷和分切、检验包装八个过程。最后还介绍了实际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关键字:热收缩性;PET;薄膜;流延加工

1、热收缩聚酯薄膜简介

1.1热收缩塑料薄膜[1]

塑料的收缩性是指塑料通常是在一定的湿度下加压成形的,当冷却到室混时其尺寸变化主要遵照热胀冷缩的原理进行收缩,这种性能称为塑料的收缩性。而热收缩是指塑件在成形后的冷却过程中,温度降低,尺寸要收缩的现象。热收缩塑料薄膜要求是在常温下稳定,加热时(玻璃化温度以上)收缩,并且是在一个方向上发生50%以上的热收缩较为理想。

热收缩塑料薄膜的特点是①贴体透明,体现商品形象;②紧束包装物,防散性好;防雨、防潮、防霉;③无复原性,有一定防伪功能。

热收缩膜广泛应用于[2]食品、药品、消毒餐具、文体用品、工艺礼品、印刷品、五金塑料制品、电话机、电子电器等等各种产品的外包装,特别是收缩标签为其最主要的应用领域。

收缩薄膜的生产通常采用挤出吹塑或挤出流延法生产出厚膜,然后在玻璃化温度以上、熔融温度以下的一个高弹态温度下进行纵向和横向拉伸,或者只在其中的一个方向上拉伸定向,而另一个方向上不拉伸,前者叫双轴拉伸收缩膜,而后者叫单向收缩膜。使用时,在大于拉伸温度或接近于拉伸温度时就可靠收缩力把被包装商品包扎住。

1.2热收缩聚酯薄膜

热收缩塑料薄膜一般是多以无定型塑料加工制得,例如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偏氯乙烯(PVDC)等。聚苯乙烯(PS)收缩膜强度低、不耐冲击,很少使用,而聚氯乙烯(PVC)不利于回收处理,不符合环保要求。在国外,特别是在欧洲,聚氯乙烯(PVC)塑料薄膜已禁止在包装领域特别是食品包装方面的使用。

聚酯(PET)热收缩薄膜则是一种新型热收缩包装材料。由于它具有易于回收、无毒、无味、机械性能好、特别是符合环境保护等特点,在发达国家聚酷(PET)已成为取代聚氯乙烯(PVC)热收缩薄膜的理想替代品。

热收缩聚酯薄膜的收缩机理为通过拉伸使PET大分子链沿外力趋势取向,接着使之冷却定型,使已取向的PET分子结构“冻结”定型。这种外力作用下的高弹形变具有热收缩的“记忆效应”,当把这种具有“记忆效应”的薄膜再加热到拉伸温度以上时,被冻结了的大分子取向结构开始松弛,在宏观上表现为PET薄膜发生收缩。

PET薄膜热收缩主要是由取向的无定形部分所贡献。这也是为什么共聚改性的无定形PET薄膜(APET或PETG)要比普通结晶型PET薄膜热收缩率大得多的缘故。因此,通过增加薄膜中取向的无定形区便可以达到大大提高薄膜热收缩率的目的。

2、热收缩性聚酯薄膜的原料及其配制

聚酯(PET)薄膜是一种结晶型材料,普通聚酯薄膜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只能得到30%以下的热收缩率。若要获得热收缩率较高的聚酯薄膜,则必须对普通聚酯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进行共聚改性。共聚改性后的PET薄膜其最高热收缩率可高达70%以上。

普通聚酷一般是由对苯二甲酸(PTA)与乙二醇(EG)经过酯化、缩聚反应而制得,属于结晶型聚合物(严格讲是结晶区和非晶区共存的聚合物)。所谓共聚改性就是除了对苯二甲酸(PTA)与乙二醇(EG)两种主要组分之外,再引入第二甚至第四组分参与共聚,目的是使之生成不对称的分子结构而形成无定型的聚酯(PET)共聚物。

引入的第二甚至第四单体可以是二元酸或二元醇。其中,二元羧酸有间苯二甲酸、丙二酸、丁二酸、己二酸、癸二酸等;二元醇有新戊二醇、丙烯二醇、二甘醇、1.4-环己烷二甲醇等。若以二元羧酸进行共聚改性,所制得的?£丁共聚物,称之为APET;若以二元醇进行共聚改性,所制得的PET共聚物,则称之为PETGI3]。

上述引入的第二单体中,最常采用的二元羧酸是间苯二甲酸(IPA)。IPA的加入可改变聚酯的对称的紧密结构,破坏大分子链的规整性,从而降低了大分子间的作用力,使聚酯分子结构变得比较柔顺。同时,由于IPA的引入,使聚酯难于成核结晶,并且随着IPA引入量的增加,APET共聚物由部分结晶向非结晶聚合物过渡,由于这种改性聚酷APET的结晶能力下降,无定型区变大,故可用于制造高收缩薄膜。推荐IPA的加入量在20%左右为宜。

引入的第二单体也可以是二元醇,最常用的二元醇是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在聚酯共聚过程中,加入CHDM对改变聚酯的Tg-Tm和结晶速率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CHDM含量的增加,共聚酷PETG的熔点下降,玻璃化温度上升,共聚物便

文档评论(0)

dajiefude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