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古代诗歌阅读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鹧鸪天①
陆游
懒向青门学种瓜②,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橹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几此是家。
【注】①1166年春,作者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这首词就是在这一年,作者归家不久闲居镜湖之北时所作。②汉初邵平不愿为官,在长安青门外种瓜。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首句用典,并着一“懒”字,词人借以表达不想学古人种瓜都城门外的心境。
B.下片一二句,歌声与橹声并作,“缥缈”“呕哑”相映,极写山水之间的宁静素朴。
C.下片第三句,以清露比喻杯中酒,以花比喻水中鱼,状物传情,想象丰富而自然。
D.此词随手描写眼前景象和生活,毫不费力,在清妍自然中,蕴藏词人的内心情绪。
16.这首词有举重若轻之妙。末句“笑指船儿此是家”内涵丰富,请结合开篇第二句加以分析。(6分)
重庆市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襄陵①令李君
欧阳修
绿发襄陵新长官,面颜虽老渥②如丹。
折腰聊为五斗屈,把酒犹能一笑欢。
红枣林繁欣岁熟,紫檀⑤皮软御春寒。
民淳政简居多乐,无苦思归欲挂冠④。
【注】①襄陵,县名。②渥,光润,光泽。③紫檀,有人说应为“紫貂”。④挂冠,语出《后汉书·逢萌传》,指辞官归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为一首送别襄陵县令李君的诗,字里行间透露出欧阳修对李君治下民淳政简、百姓和乐的赞许。
B.首联重在刻画李君意气风发的外在形象,李县令容光焕发,面容虽老而颜色红润,精力尚佳,老而犹壮。
C.颈联对仗工整,虚实结合,给读者描绘了秋收时节红枣成熟、春寒之际百姓生活和美的景象。
D.尾联勾勒出一幅政通人和的欢乐场景,诗人希望李君在功成身退后离职而回到故乡。
16.本诗妙用了关于陶渊明的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一用典。(6分)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届高三3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狼山①观海
宋·王安石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阅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②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注】①狼山:位于江苏南通,紧邻长江出海处。②阅苑: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灵槎:乘往天河的船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首先描写了自己登上狼山远眺所见的长江入海之景,为全诗抒情奠定了基础。
B.诗人眼中的岛屿沙洲笼罩在云雾之中,春雷惊起鱼龙,动静相映,使人顿觉春天生机蓬勃。
C.前三联由近及远,由实转虚,充分显示了狼山的地貌和意境,赞美此处宛如人间仙境。
D.全诗使用夸张、想象,描写了气势磅礴之景,表达了诗人眼界顿开心胸豁朗的欣喜之情。
16.王安石文学创作追求”看似平常最奇崛”的艺术境地,请结合诗歌首联,谈谈诗人是如何体现这一主张的。(6分)
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中高考模拟调研卷(四)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5~16题。
望夫台
苏轼
山头孤石远亭亭,江转船回石似屏。
可怜千古长如昨,船去船来自不停。
浩浩长江赴沧海,纷纷过客似浮萍。
谁能坐待山月出,照见寒影空伶俜.
[注]本诗作于嘉祐四年(1059年)冬,此前诗人回四川眉山葬母,守丧甫毕,便在朝廷的催促下与苏辙、苏洵经长江南行返京。作者曾在《望夫台》题下自注:“在忠州南数十里。”《郡国志》载:“昔人往楚,累岁不还,其妻登山望之,久乃化为石。”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开门见山,紧扣诗题,写出了诗人随江流宛转在船上远望望夫石所见到的情景。
B.千百年来望夫石前船去船来,忙忙碌碌,都未曾因为望夫石而停驻,这让诗人倍觉伤感。
C.众多沿江而下的过客就如浮萍一般,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其中也蕴含诗人的身世之感。
D.诗歌尾联想象山月升起,清冷的月光照在望夫石上,虚实相生,拓展了诗歌的表达空间。
16.诗歌末句的“空”字和王维《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的“空”字意蕴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歌阅读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鹧鸪天①
陆游
懒向青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