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二-2024云学名校联盟高二年级3月联考语文试卷.pdfVIP

语文高二-2024云学名校联盟高二年级3月联考语文试卷.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年云学名校联盟高二年级3月联考

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孝感高中命题人:李岚金雅萍冯锦霞彭攀峰审题人:襄阳三中郑姝玮

考试时间:2024年3月5日9:00-11:30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自得”字面意思即是自己得到,论学问时就是指自己领会知识的意思。孟子说:“君

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

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认为学问致道的关键在于“自得”,只有“自得”的知识

才会取用自如、受益匪浅。“自得”作为普遍意义的论学观念,后来也被有些人用来讨论诗

学。对于诗人而言,“自得”是他们在生活中与前人经验相融汇的顿然晓悟。如嵇康“目送

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是领会老庄游心自然的意趣,陶渊明“屡空既有人,

春兴岂自免”是深契于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的颜回。对于读者而言,当我们面对一首诗时,

随文解义是通文字者的自然反应。如朱熹曾举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欧阳修、苏轼等名公大家都道此句好,但它到底好在哪里呢?这一句的文义并不难理解。然

而它的“言外之意”却是要读者自身去体会。朱熹认为,在理解诗语文义的基础上能情不自

已,获得一种会心的快乐,如此便是“自得”。“自得”并非某种天启式的领悟,而与读者

个人的知识积累与精神体验密切相关。

②先说“自得”与知识的关系。林逋的论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苏轼曾与友人议论其妙处。有人提出林逋此句用以描述桃、李、杏同样没有问题,苏轼幽默

地回答:“可则可,但恐杏与桃、李不敢承当。”引得在座众人大笑。为何说只有梅花才能

承当林逋诗句中的主角呢?梅花在中国古典思想传统中向来是君子的象征,在诗歌“引譬连

类”的表达传统中,梅花的疏影横斜与暗香浮动的特征是君子独立于世且己德不移的化身。

如果只局限在诗句本身,自然任何花都有可能开在水边,而且香气宜人。只是求其义而不求

作诗者之意,缺乏对于古典传统的知识,则读诗自然浅而无味。

③除了对于思想传统的基本了解,要在阅读诗歌中“自得”,同样也需要了解关于诗歌

本身的知识:一方面是诗歌源流的知识。在本体论意义上论诗歌,通常以“言志”与“缘情”

作为诗歌发生的根本。功能论意义上论诗则是讲“兴观群怨”。从诗歌史的角度讲,通常古

1

2024年云学名校联盟3月联考高二语文试卷(共10页)第页

代诗论家会从《诗经》《楚辞》讲起,下及汉魏晋,以南朝沈约声律之说为近体之开端,再

降而论初、盛、中、晚唐之诗和宋元明清各代各体之诗。另一方面是关于“诗法”的相关知

识。诗法的关键莫过于“辨体”,即对于诗歌体制的区分:既有文类意义上四言、五言、七

言之别和古体、律体、乐府之别,又有风格意义上如雄浑、冲淡、沉着、纤秾等区别。“辨

体”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读者对于诸体的要求和特征有基本认识。除辨体外,诗法中常论及

的自然还有“法度”,即篇章字句的安排问题。一般文人士大夫在文章中论诗,少有讨论诗

歌具体的安排布置问题。这类问题的讨论一般见于诗话、诗格、诗法等非正统的文体和著作

中。虽然诗法类著作旨在教人如何作诗,但也可知诗人用心结撰并非没有法度可寻,而读者

自然不能无视诗法而囫囵吞枣地阅读诗歌。

④曹丕《典论·论文》言诗文创作与个人才性笔力之关系时,以音乐为喻,“譬诸音乐,

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数。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虽是谈创作,

但也指出诗文技艺极大赖于个人“自得”,无法完全由语言传授。同理也可知,读者在阅读

作品时同样也会因个人才性气禀以及后天知识积累与境遇不同,而有不同的阐释倾向。

⑤个人的才性气禀虽然得于先天,但是同样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改善。要达到更好的理解

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喜恶胡乱阐释,需要读者在自己身上下功夫,也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时刻保

持“虚心”的态度,以“涵泳”作为方法。“虚心”意味着面对作品时不要先将自己的结论

放在前面,而是沿着文本的逻辑,看它的变化去向。“涵泳”是指熟看熟思,反复穷究玩味

文意,直到对作品从整体到部分都能达到一贯的理解。读者的“自得”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

文档评论(0)

如此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