铧式犁 作业质量.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060.20

B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742—2003

铧式犁作业质量

Operationqualityofmouldboardplough

2003-12-01发布

2004-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I

NY/T742—2003

前言

本标准由农业部农垦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农业机械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新疆农垦科学院农机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贾首星、汤智辉、谢建华、裴新民、李梅。

1

NY/T742—2003

铧式犁作业质量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铧式犁作业质量的评定指标、检测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用途的铧式犁田间作业质量评定。特殊用途的铧式犁(如林业、沼泽地、深耕、土壤改良和带复式作业部件的铧式犁)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262农业机械试验条件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

GB16151.6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铧式犁

3作业质量要求与评定指标

3.1一般要求

3.1.1作业后应满足当地农艺技术要求。

3.1.2在茬高、草多及地膜残膜较多的地块,应先进行清株灭茬和清理残膜后再进行耕地作业。

3.2安全要求

铧式犁作业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GB16151.6的有关规定。

3.3作业条件

应按农时在土壤宜耕期内(即土壤绝对含水率为10%~25%)适时耕翻。

3.4作业质量指标

在茬高小于20cm,土壤绝对含水率为10%~25%,拖拉机驱动轮(左、右)滑转率不大于20%的条件下,铧式犁耕地作业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4作业质量的检测

4.1作业质量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检查测量所用仪器和工具应在标准计量单位检定的有效期内。

4.2土壤绝对含水率的测定

表1铧式犁耕地作业质量指标

项目

作业质量指标

犁体幅宽30cm

犁体幅宽≤30cm

平均耕深/cm

≥要求耕深

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

≤10

漏耕率/(%)

≤2.5

重耕率/(%)

≤5.0

2

NY/T742—2003

表1(续)

项目

作业质量指标

犁体幅宽30cm

型体幅宽≤30cm

植被覆盖(旱耕)率/(%)

地表以下

≥85(90*)

≥80

8cm深度以下(早田犁)

≥60

≥50

碎土率

旱田耕作,≤5cm土块/(%)

≥65

≥70

水田耕作,断条/(次/m)

≥2.0

≥3.0

立垡率/(%)

≤5.0

回垡率/(%)

≤5.0

垄台高度/cm

≤1/3要求耕深

垄沟深度/cm

≤1/2要求耕深

a适用于后续铺膜播种作业的地块。

土壤绝对含水率的测定按照GB/T5262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4.3检测区的划分

作业检测区距离地头15m以上,检测区长度旱田应不小于50m,水田及小型拖拉机配套犁应不小于20m;检测区宽度应满足检测需要,不少于沿前进和返回方向各2个行程。

4.4检测方法

4.4.1耕深和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的检测

耕深是指犁耕形成的沟底至未耕地表面的垂直距离,采用耕深尺或两直尺测量后犁体耕深。每行程测11点。如在耕后进行,则测量沟底至已耕地表面的垂直距离,一般情况下按0.8折算求得各点耕深,雨后或复式作业按0.9折算求得各点耕深。分别按式(1)、式(2)、式(3)计算平均耕深、耕深标准差

(和)、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

式中:

a——平均耕深,单位为厘米(cm);

(1)

(2)

(3)

a:——每测点耕深值,单位为厘米(cm);

n——测点数;

S——耕深标准差,单位为厘米(cm);

V——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

4.4.2漏耕率、重耕率的检测

在4.4.1耕深测点处检测,先从沟墙处向未耕地量出比犁的理论耕宽稍大的宽度L?作一标记,待第二行程耕过后,量出新的沟墙到标记处的宽度L?,两者之差L?—L?即为犁的实际耕宽(见图1)。求取平均耕宽值,计算方法同4.4.1。若大于犁的理论耕宽,就有漏耕,反之就有重耕。重耕率和漏耕率按实际重耕、漏耕面积占检测区面积的百分比计算。

3

NY/T742—2003

单位为米

a——前犁沟墙;

b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