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中医内科学医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诊断:心悸(气虚血瘀)。

西医诊断:心律失常,多发室性早搏。

治法:益气养心,活血宽胸。

方药:生脉饮合瓜婆萩白半夏汤加减。党参12g,麦冬12g,五味子12g,瓜篓15g,萩白12g,法半夏10g,郁金12g,枳壳12g,生黄黄15g,柏子仁12g,炒枣仁15g,丹参15g,桃仁12g,苦参12g。7齐I」,水煎服,日一剂。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2瓶,10粒/次,日三次,口服。

二诊(2013年11月11日):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服药后心悸明显改善,次数减少,仍有时心悸,乏力减轻。舌微黯苔薄白,脉细滑。原方加草芨10g,生牡蛎30g。14齐I」,水煎服,日一剂。中成药:补心气口服液2盒,1支/次,日三次,口服。

三诊(2013年11月25日):患者病情好转。心悸每在傍晚发生,有时心前区不适。舌黯淡,苔白略厚,脉细滑。生脉饮加味。党参12g,麦冬12g,五味子12g,生黄芭15g,补骨脂12g,当归15g,枳壳12g,柏子仁12g,丹参15g,赤芍15g,桃仁12g,炒枣仁15g,郁金12g,黄精15g。7剂,水煎服,日一剂。中成药:补心气口服液3盒,1支/次,日三次,口服。

按:患心肌炎后,正气损伤,遇劳累正气复伤,气虚血行瘀滞,胸中宗气亏损,心失所养故心悸、胸闷、神疲乏力,舌淡黯唇紫皆为气虚血瘀之征,胸阳闭阻,故胸闷不适,有成真心痛之势,治疗当益气活血,宣痹通阳,张老师用生脉饮合瓜篓迷白半夏汤以养气阴,宣痹化痰,加丹参、桃仁、郁金活血化瘀,生黄黄助党参益气,枳壳助瓜篓宽胸,柏子仁、炒枣仁助生脉饮养心安神,用苦参者,因其有减慢心率的作用,实际是符合中医苦味归心养心的药性理论,二诊加用草芨以温心阳治疗心动过缓,加生牡蛎以镇心安神,三诊时出现入晚心悸明显,辨证属阳虚血瘀,故去瓜篓瘫白半夏汤,加温心阳活血之品而取效。

检查:舌黯红,苔薄白,脉沉缓。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

中医诊断:心悸,属心肾阳虚,心气不足,心血瘀阻。

西医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利水。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生黄芭20g,太子参15g,制附子6g,炙麻黄9g,细辛6g,川号10g,丹参10g,郁金10g,炒枣仁10g,夜交藤20g,玉竹15g,云苓15g,泽泻15g,龙齿20go

二诊:上方7剂后,心悸气短有所减轻,但劳累后上述症状复作,大便稍干,舌黯红,苔薄白,脉沉细缓。心率升为59次/分。药中病机,效不更方,上方加肉灰蓉10g、桂枝6g,继进7剂。

三诊:患者心悸症状大减,心率已增至62次/分,但口干症状明显,舌脉如前,上方去泽泻,加花粉15g、石斛15g,继服7剂。

之后一直以此方增损,直到目前仍间断服用中药汤剂,心率始终保持在60?70次/分之间,避免了安装起搏器之苦。

按:本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这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脉象多为迟、缓、结、涩,陈师宗《诊宗三味》:“迟为阳气失职,胸中阳气不能敷布之候”,以及张秉成“若肾阳气馁,脉皆为迟”之说,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位在心,病本于肾,盖因肾阳为诸阳之本,心脉循行自然也“资始于肾”,肾中真阳不足,则心阳衰微,不能温运血脉而成迟、缓、结、涩之象,故心肾阳虚是本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另外,“气为血之帅”,气虚无力温运血行,不能鼓动于脉,亦可见迟、缓、结、涩之象。故治疗上当宗《内经》“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原则,以益心气、温肾阳、化瘀滞、通血脉、定心志为法,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化裁;二诊增强了温肾通阳之力,且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麻黄、桂枝均有增快心率作用;三诊出现口干加重,已有阴伤之虞,故去掉利湿的泽泻,加用花粉、石斛以养阴生津。间断服药年余,适时维护气、血、阴、阳的平衡,虽服药日久,亦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整理:刘宗莲审阅:陈鼎祺)

案三: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治疗心悸合并水肿

高血压性心脏病气阴两虚、心血瘀阻之心悸,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之剂收效。

个人信息:邵某,男,44岁。

初诊:1998年8月8日。

主诉:喘憋气短6年。

现病史:患者素有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达210/120mmHg,平时常在180/100mmHg左右,因无明显症状,未予相应治疗。1992年开始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尤甚,1993年曾在驻地医院住院治疗,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给予常规治疗后好转出院。1997年后反复出现急性左心衰竭,每因劳累而诱发,曾在几家医院多次住院治疗,症状控制后出院。现仍有胸闷、心悸、气短,稍动则加重,伴倦怠乏力,纳谷呆滞,夜眠欠安,五心烦热,双下肢稍肿,大便常干,小便短少。

检查:舌质黯、舌尖红、苔白,脉沉偶结。查体:血压165/100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90次/分,律不齐,偶闻早搏,

文档评论(0)

177****87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