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一、本文概述
中风病,又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而备受关注。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风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旨在整理和标准化中风病在中医领域的诊断方法和疗效评定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参考指南。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推动中风病中医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提高中风病的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二、中风病的中医诊断标准
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脑髓神机受损是中风病的基本病机,故其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脑髓神机受损。病理因素主要有风、火、痰、瘀。中风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中经络者,病位较浅,病情较轻;中脏腑者,病位较深,病情较重。中脏腑者又有闭证和脱证之分。闭证属实,脱证属虚。因邪实内闭而致的闭证当以祛邪为要,不宜滥用扶正,以防助邪为患;因正不胜邪而致的脱证,则当以扶正为先,不宜过用祛邪之药,以防伤正。闭证和脱证虽有阴阳之殊,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两者又常可相互转化,故临床当注意辨证施治。
中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脑脊液、头颅CT、MRI等,可明确中风病的诊断,并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中风病的诊断,应包括病名诊断、病情评估、病类诊断、病期诊断、证候诊断。
病名诊断依据《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1~9-94)进行诊断。
主症: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主症: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病情评估主要包括中脏腑和中经络的评估,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病类诊断主要明确中风病的病因,可诊断为风火上扰证、风痰瘀血、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证等。
病期诊断主要依据发病后的时间,一般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证候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舌象、脉象等,对中风病进行证候诊断。
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恍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三、中风病的中医疗效评定标准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估中风病的中医疗效,我们制定了一套疗效评定标准。这套标准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能力的恢复程度来进行评定。
临床痊愈: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能够独立行走、握持物品,语言表达清晰,生活能够自理,且无需他人帮助。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
显著进步: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能够独立行走一段距离,握持物品的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较为清晰,生活大部分能够自理。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但95%。
进步: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能够在他人搀扶下行走,握持物品的能力有所提高,语言表达有所改善,生活部分能够自理。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但70%。
无变化: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生活能力无明显提高。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
恶化: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加重,生活能力下降。中医证候积分增加。
在评定过程中,我们将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状况,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反应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我们也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其积极面对疾病,提高治疗信心。
这套疗效评定标准不仅适用于中风病的中医治疗,也可为其他中医疾病的疗效评估提供参考。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完善,为中医临床提供更加科学、客观的疗效评定方法。
四、中风病中医治疗的策略与方法
中风病的治疗,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其策略与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针灸疗法、推拿按摩、气功导引、心理疗法以及康复锻炼等多种手段。
中药内服:根据中风病的不同阶段和患者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