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省2024届高三3月省质检(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卷)语文试卷及答案.pdf

2024年福建省2024届高三3月省质检(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卷)语文试卷及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校:准考证号:姓名:

福建省2024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卷

语文2024.3.18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学生务必在练习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学校、准考证号、姓名。学生要

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学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练习卷上无效。

3.答题结束后,学生必须将练习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就长达5000多年。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

中,艰苦卓绝、革故鼎新,开创了以文治教化为主旨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

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早在两三千年前,我国诸多典籍就记载了独特的文化和文明概

念。《周易·贲》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尚

书·舜典》曰:“睿哲文明,温恭允塞。”唐代孔颖达有言:“经纬天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中华民族

这种联通天人、涵盖天下、崇尚文德、爱好和平的文化和文明观念,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

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民族融合的大一统文明型国家。

中华文化并非局限于中原地域的单一的汉民族文化,而是有机融合境内各民族、各地域乃至境

外多种异域文化而形成的内涵丰富的文化体系。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与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

等在争鸣交锋中彼此吸收借鉴,共同造就了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高峰。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

则不继”,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周易》倡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

德载物”,《中庸》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

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些精辟论述集中体现了我国多元一体、求同存异、

守中致和等思想精髓和价值追求。

语文练习第1页(共10页)

正是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才使其饱受磨难但历久弥新、生机勃勃,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

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屹立不倒的

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

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

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

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

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正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塑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当代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支撑,我们

必须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

和平性等突出特性,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更有力地建

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在应时处变、开放包容中得到发展进步,并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走

在世界前列。一方面,大量吸收融合外来文明成果,使中华文明集千古之智、采万邦之长,保持

旺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积极向外传播文明成果,使中华文明泽被天下、光耀千秋。从赵武

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万国衣冠拜

冕旒”到七下西洋睦远邦,都彰显了文化的交流融通。我国各族人民创作的诗经、楚辞、汉赋、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作品,建造的万里长城、大运河、布达拉宫、坎儿井等伟大

工程,都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

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充分说明,

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于思想、

文档评论(0)

藏珠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付费阅读后,再购买,只需补差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